陳群后世乃是曹魏重臣,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選官制度和魏國律法《魏律》的主要創始人,他是大鴻臚陳紀之子。
見是陳群,陶烈點了點頭,他不忍心就此打擊于他,他望著陳群道:“你覺得你們這些學生能夠擊敗西涼鐵騎嗎?”
陶烈說完,戲志才道:“老師軍中有一支軍裝備了彭城所產的陌刀的步兵,若能借來此兵定能擋住李傕騎兵。”
戲志才說完,陶烈笑了起來,果然不愧為自己的學生,他是曾在軍事學堂中跟學生講解了陌刀軍的使用,陌刀軍是一支步兵部隊,這支部隊的創建就是為了對付騎兵的,但是,陌刀生產工藝要求奇高,洛陽機械學院歷時四年才研究出第二代陌刀,雖然沒到達巔峰,但是已經可以克制一般騎兵了。
但是,這可不是便宜的裝備,一把陌刀費銀兩是裝備其他士兵的幾倍,而且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裝備上陌刀,因為彭城一年能生產的陌刀也就在千余把而已。
“老師曾言兵法切忌紙上談兵,我等在學堂已學兵法兩年有余,如今和不讓我等去戰場上實踐一番?”
正當幾人請求時,人群中又走出一人,眼前之人皆是潁川學子,陶烈問他何人,他道:“學生乃是軍事學院學生杜襲。”
杜襲雖年幼,但是乃是漢末名士之后,他的父親杜安與祖父杜根都是名士,他本來準備北投袁紹的,但是聽聞陶烈在洛陽講學,他聽聞陶烈乃常勝將軍,自覺不服氣,便來聽聽他能有能耐,結果被陶烈所講的軍事科學給迷住了,于是便留在了軍事學院就讀。
杜襲說完,陶烈望著這群名士點頭道:“誠然,你們也該出去磨練一番了,不過打仗終究不是年少的意氣用事,你們若去,我不挽留,但我已與太師講和,我不進攻他人馬,他亦不侵犯我領地,所以為洛陽百萬百姓,為河南尹兩百余萬百姓之谷,我都無法出兵。”
陶烈說完,眾人皆請求道:“不打老師名號,只愿借兵解救鄉親。”
荀彧等人說完,陶烈點頭道:“我就借你們騎兵五百、陌刀軍一千、弓弩兵五百、步兵一千,一共兩千人馬前行,不過你們無甚名氣,難以讓軍中將領服氣,所以領兵之人你們當另尋他人。”
陶烈說完,一說領兵之人,荀彧道:“士燮太守乃是外人,不如請士燮太守為元帥,我等假扮交州人馬定會瞞天過海。”
士燮年長,他日日跟隨陶烈左右所學甚多,而且他又喜學術,而眼下這些潁川學子都博聞強識,所以他們私下經常聚會研討學術頗有知己之感。
所以荀彧等人便請士燮出山帶領他們解救鄉親,陶烈回頭望向士燮,士燮已經五十多歲,他穩重又謙讓,士兵們多服他,陶烈也想鍛煉他一番,畢竟以后他去交州在蔡邕手下任職,以后孫權崛起之時,他還是要擔負起守衛交州的重擔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