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琬說完,其親隨道:“實不相瞞,當初廣陵王離開時曾給屬下一錦囊,說不到生死關頭不得打開,如今當交給刺史大人。”
黃琬親隨說完便取出一錦囊,黃琬有些驚訝,他接過錦囊拆開,錦囊里有一紙條,翻開紙條只見紙條上寫道:“呂布反叛時,請岳丈來彭城一敘。”
黃琬見心不由得嘆息道:“原來我婿早已知道一切,罷了,既如此,我就望彭城去吧!”
正好黃琬也想見識一下陶烈的大本營彭城到底是什么樣子,反正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都在那,正好也去長長見識。
黃琬離開上蔡直奔彭城不言,話說,陶烈相城過了一周后,他便告辭了薛棕朝著彭城而去,趕到彭城彭城的麥子熟了,一望千里金黃的麥子洋溢的收獲的味道,眾人站在麥田中無不感慨彭城的安定與幸福,唯有陶烈在麥田中不停地感慨著。
“不行,這麥子還是不行,麥穗太小,育種還是不達標。”
陶烈皺了皺眉眉頭,這麥穗比后世的要小三分之一,他伸手扒拉了下土地,土很硬,他又嘆了口氣說道:“土這么硬,一看就知道沒有深耕,只有深耕,再施肥麥穗才能茁壯成長!”
陶烈一遍嘆息著一遍搖頭,陳宮在一旁道:“主公,這彭城的麥穗是我見過的最豐收的麥穗,這麥穗都有別處兩個大,而且別處麥穗大多稀稀疏疏,這里整齊有序,倒是少見的很,主公何故還嘆息?”
陳宮說完,陶烈嘆息道:“他們雖然有按照我書上所講,但仍然只是學了個皮毛,若不思進取,彭城之地將無麥吃了。”
一群人望著一片片豐收的麥田很好奇地問道:“主公,彭城如此豐收怎能無麥可吃?”
眾人問完,陶烈回到:“彭城將來將會是幾百萬人口的城市,到時候良田漸漸會被各種工廠與學校所占據,人口多,耕地少,若有限的土地養活不了這么多人,將來一旦其他土地被諸侯奪取,彭城不攻自破也。”
以前的彭城在張昭的治理下發展的雖然快,但是遠沒有像火箭一樣發展迅猛,但是如今陶烈回來了,一切就要開始改變了,別的不說,在彭城的人口上就要暴漲,而且還都是青年才俊。
陳宮望著小麥道:“主公,這小麥還能增收多歲?”
“這小麥雖然不算差,這一畝也不過四百斤,他日若采用科學種田,一畝產麥子千金都不成問題。”
陶烈說完眾人皆不敢相信,所以陶烈望著陳宮說道:“我回去就大力進行農學實驗,三年后,彭城小麥年產將超過六百斤,五年后若不干旱,小麥產七百斤不成問題。”
后世小麥能產千斤,那時候的麥穗特別大,當然那時候因為機械耕地,土地深,還有化肥,土地肥沃,但是這里雖然是古代,陶烈還是很有信心畝產六七百斤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