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家主心里不痛快,可在大勢面前,他就是不痛快,也得低頭。
他若不低頭,非要逆勢而為,把溫家帶溝里去,溫家有的是聰明人能取代他。
世家的家主是家族的掌舵者,他們執掌整個家族的資源,不是為了滿足私欲,而是帶領家族走向更高處,為家族謀取更多的利益。
若是做不到這一點,這家主的位置也就不必做了。
是以,溫家主哪怕心里再不痛快,到了京城,到了賀相等人面前,該低頭還是得低頭,該賠笑還是得賠笑。
他也不想,可他有什么辦法呢。..
他與崔家本就晚了一步,本就不得九皇叔喜。而且,有王、謝二家在,他們于東陵、于九皇叔而言,也不是無可取代的。
若他們到現在,還認不清自己的處境,妄圖擺出高姿態,等九皇叔來招攬他們,他們只會死得更快。
溫家和崔家都倒戈,九皇叔在朝中就沒有對手,也沒有阻力了。
東陵的朝堂上下一心,政令暢通,上下同欲。
同樣的事,同樣的人,效率卻比之前快了數倍,整個朝廷各部如同一架機密的儀器,絲滑運轉,沒有一絲阻塞,高效得嚇人。
其中,六部具體干活的小官吏,感覺最為明顯:“我當官這么多年,從來沒有一刻,像現在這般舒服。雖然公務還是很多,還是有很多世家子弟不干活,但卻和之前不同了。”
“我也說不上哪里不同,就感覺事情辦得順暢多了,上上下下都和氣得很,沒有人推三阻四,什么差事都能當天辦結,不用再求爺爺、哭奶奶的跑斷腿了。”
“是極,是極,我也覺得現在不一樣了,朝堂的風氣都好了。”
“我們吏部前不久清了一批人,我還以為少了那么多人,以后得天天熬夜辦公,得忙得團團轉。不想,少了一半的人,我們的活計反倒更少了。”
“我們兵部也是……宋大人到了兵部后,給我們制定了一套流程。事情落實到人,責任也落實到人。”
“有公務來了,一層層的推進,誰拖延了,一眼就能看出來。在哪個環節出了差錯,也能一眼就找到負責的人。”
“剛開始我們還不習慣,覺得宋大人這是在給我們找事。結果適應一段時間后,我們才感覺宋大人這套流程有多好用。以后呀,我們再也不用擔心,會被上峰和那些世家子弟推出來背鍋了。”
“我們禮部也是,我們禮部在辦新帝登基大典。往常這樣的大典最是磨人,也最是破費。每次大典辦下來,我們禮部的老大人都要病一場,戶部那邊也要落下一個大缺口。結果這次新帝登基,被崔大人和溫大人接手了,不僅事情料理得順順當當,還不用跟戶部扯皮,可是讓我們松了口氣。”
“說句大逆不道的話,我感覺那位……反正你們懂的,不僅咱們朝堂有了新氣象,就是街上的百姓,也感覺鮮活了許多。”
“說真的,要早知道會這樣,當初……是吧……”
“你們少說兩句,這種大事,可不是我們能議論的。”
“不說,不說……”率先說出大逆不道話的官吏,知曉自己說錯話了,重重地給了自己兩個嘴巴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