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身著華麗錦袍,風姿秀逸的少年郎面白如玉,目似繁星,舒眉淺笑,但話語中卻能寶劍刀光劍影。
“我們一問侯夫人,如何看待百川書院設立科舉突擊班一事?”
“學之廣在于不倦,不倦在于固志。學問的博大精深來源于學而不倦,而能做到學而不倦的則是因為在于目的純正,自制堅定。在侯夫人看來,科舉突擊班的志向是否純正且堅定了”
這話問的到處都是陷阱。
正所謂立身以立學為先,立學以讀書為本。
如果顧南夕否認了科舉突擊班的志向純正,那么這個班級就沒有了立學之本,沒有了立學之本,那何以立身?
如果顧南夕認為科舉突擊班志向純正且堅定,那么請問這個志向指的是什么志向?
圍觀的官員們,哪能看不出這里的彎彎繞繞,紛紛小聲議論起來。
“這是誰家的兒郎?怎么說話語這般犀利?”
“是太學的陳素修,上次書院考核時,太學敗給百川書院,當時他就發誓要為太學挽回榮光。”
“后生可畏啊,這才第一問,不知侯夫人會如何回答。”
普通百姓,雖然說不出來里面的機鋒,但也能感覺得到少年的惡意滿滿,不禁為永昌侯夫人懸起一顆心。
顧南夕早就知道,科舉班一事會掀起狂風巨浪,但沒想到先出頭的是一群少年郎。
萬般手段總不能對這些意氣風發的少年使。
于是顧南夕坦承開誠布公道:“須知少日秦明志,曾許人間第一流。”
“志向有很多種。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,是志。”
“黃沙百戰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。也是志。”
“明年此日青云上,卻笑人間舉子忙。更是一種志。”
顧南夕環顧那群學子,再看看百川書院的學子。
太學學子個個都豐神俊朗,面目白皙,一看就是錦繡堆里長出來的。
百川學書院的學子則來源復雜很多,有富家公子,也有平民之子,更有那寒門學子,膚色有白皙的,泛黃的,還有有黑的。
顧南夕:“有的人一出生就坐擁別人幾輩子都追求不來的東西。但這不是我們扯掉別人登云梯的理由!”
“科舉是朝廷遴選人才的機制。你們有名師教導,甚至你們自幼耳濡目染各種文書。所以你們怕什么呢?你們比這些普通的學子,搶跑了十來年。難道你們認為,你們這么多年的優勢還比不過幾個月的突擊班?”
說出來了!
顧南夕她真的說出來了!
官員們沒想到顧南夕能把求取功名的話說的這樣直接。但仔細一想,竟又不覺得意外,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呢。
更讓他們感到心驚肉跳的是,顧南夕就差沒指著那群學子的鼻子罵。
科舉制制度本就是為了防止世家豪門壟斷官員而產生的。
但平民學子,就算再如何刻苦勤學,所獲得的師資力量,完全不能同世家貴族相比。
所以盡管推出來那么多年,細數榜上的進士,大半江山全是世家貴族出身,另外一小部分則是被各大書院包攬。
真正平民出身的寒門學子,鳳毛麟角。
顧南夕想要打破這段桎梏,她能成功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