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細一看,卻是看透世事的清明。
結合她的事跡再看,就知她已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!
老者心里暗贊,這崔三論道是好運道,蹉跎大半生,桀驁一人,臨了了,卻認下這么個有龍鳳之姿的干女兒!
果然人比人,氣死人。
老者并沒有多賣關子,而是把崔三論給自己的來信遞給顧南夕。
顧南夕打開信件一看,隨即噌地站起來,整理好衣擺,神情端莊肅穆,朝二人行了個大禮。
“多謝兩位叔伯,遠赴千里,前來助我!”
不要問為什么要叫這個中年人為叔父,問就是人家輩分大!
老者坐在椅子上,完完整整地受完這個大禮,這才扶起顧南夕。
“你義父鐵定沒跟你提起過我們這些老家伙。”
顧南夕尷尬不已,義父來找蘇云煙的次數都比來找自己的多!
顧南夕有理由懷疑,當時義父之所以認下自己這個義女,完全是看在蘇云煙的廚藝份上!
好在老者不以為意,自我介紹道:“我姓許,名世昭。祖上是許行。”
顧南夕聞言,不敢置信道:“楚國的那個許行?”
見顧南夕知道自家祖上,老者摸摸花白的胡須,暗帶得意:“正是先祖!”
顧南夕嘶嘶直抽冷氣!
這許行是何許人也?正是東周戰國時期著名的農學家,思想家,和孟子是同一時代!是農家的代表人物,著作有《神農》十二篇。
顧南夕對老者又恭敬了幾分:“沒想到伯父竟然是農家傳人。我何德何能,能得您相助!”
老者卻唏噓不已:“漢武帝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,我們農家受害頗深。得天之幸,流傳至今,農家只剩我和區區數十名弟子。能到邊關來盡一份力,亦是我們的造化。”
顧南夕了然,農家主張的是是“市賈不二”,意思是設立統一標準,農民可以在市場上直接用農產品換取手工產品,舍去中間商。
這個理念和重視商業發展的大周朝格格不入,所以這位許伯父肯定不能在朝堂上大展拳腳。
顧南夕當下許諾:“許伯父放心,您既然來了我們云州,我就許您一個司農官一職,掌管我們云州境內所有農事!”
許世昭顯然也被顧南夕的大手筆驚訝道:“你就不再考校考校我?”
“義父介紹過來的人,怎么會有差?”
最主要的是,云州的農業再差又能差到什么地步?萬一走眼了,自己就從江南買糧運過來!
許世昭心情復雜,一時間不知是為顧南夕對自己的信任感到高興,還是為她如此輕信于人感到擔憂。
許世昭清清嗓子,笑著為身旁的中年人引薦:“你聽到我是農家子,尚且這般高興,若是得知你這位叔父的來歷,豈不是要高興得上天去?”
顧南夕把視線投向中年人,只見中年人一身麻布粗衣,寬厚的手掌上遍布老繭,看上去就像一個普通人。
“敢問叔父尊姓大名?”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