鎮民欠的賬有點多,聽到李金這話,心中一動,再也挪不動腳步,屁股像粘在凳子上一般。
李金微抬下巴,示意小吏也坐。
他的親衛們則分散在各個桌,呈半包圍之勢。
“掌柜的,給我這群兄弟們上好酒好菜。”
難得來這么闊氣的大主顧,賺錢的渴望沖散了掌柜對士兵的恐懼。
掌柜樂得眉眼彎彎:“好咧。”
一盤子烤豬肉,一條腌咸魚,一碗魚肚羹,水龍腰子,三色團圓粉。
撲鼻的香氣,讓鎮民和小吏齊齊吞咽口水。
他們來酒館這么多次,竟然不知道廚子有這手藝!
李金沒拿筷子,他們便不敢先動筷。
李金:“說說玄真縣。”
鎮民的眼珠子都快落到盤子里去了,天知道這段時間,他多么省吃儉用!
“玄……玄真縣啊。聽說,那要打仗了。”
李金眸光一閃,不動聲色道:“跟誰打?”
“除了云國公,還能有誰?”
李金垂眸,藏住自己的神色:“你們知道云國公在哪?”
小吏猛地抬頭,想說什么,被李金瞪了回去。
鎮民滿心滿眼都是好吃的,李金問啥,他答啥:“這上哪知道去?云國公的蹤跡,豈是我這等小民能得知的?”
李金耐著性子,繼續問:“那你從何得知玄真縣要打仗了?”
鎮民嘿嘿笑道:“我親大伯在玄真縣當道士,他給我爹寫的信,讓我們最近不要去玄真縣。他們要搞一件大事。”
李金挑眉:“道士?”
鎮民點頭:“玄真縣的道觀多,廣德府里想當道士的都愛往那去。”
李金把視線投向小吏:“玄真縣的道士有多少人?”
小吏哭喪著一張臉,他連青水鎮里有多少道士都不知道,更別提玄真縣!
“可能大概一千?”
鎮民撇嘴,想在李金面前多表現,便道:“絕對不可能只有一千!光九成宮就有三百道士!”
李金心頭一跳:“這么多?可大周朝廷每年發的度牒只有三千個!”
這些度牒并不是說發下去就能終生使用,每隔兩年要重新考核的。
小吏擦擦額頭上冒出來的冷汗,支支吾吾道:“玄真縣山多水多,藏幾個人還是很簡單的。”
道家嘛,都講究道法自然,無為而治。
鄉民和鄉老都愛修道,對某些事情看的就不那么重。
例如統計人口,多一個少一個的,沒關系。
例如征稅,多一點少一點沒關系。
整個玄真縣的氛圍,導致鄉村基層的數據統計極其失真,呈現到縣城級別,數據誤差進一步擴大。
就算是李少言知道縣里道士多,但登記在冊的數目,卻不足實際數目的一半,這就導致他對道士力量的估計不足,對此沒有足夠的警惕心。
李金眉頭緊皺,不知道為何,他心里頭七上八下的。
龍武大將軍推測顧南夕只要幾百人,除非這幾百人是天兵天將,否則不可能悄無聲息地拿下玄真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