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貫,多嗎?
多吧,相當于底層小官兩個月的俸祿呢!
可是,糧價又漲了,聽說是有叛賊起義,要劃江而守,輕徭薄役,不過旬日,就發展至上萬人。
所以京都的各個糧鋪全漲價了。
她是不明白,不過一萬人的叛賊,怎么就能讓糧價漲那么些呢!
坊里的錢掌柜說,帶頭漲價的是李閣老名下的鋪子,李閣老那么大個官,消息總是更靈通的。
懷孕婦人艱難地跺跺發麻的腳,鉆到廚房去,快過年了,該吃點稠的。
人的悲歡離喜,各不相同。
有人在犯愁年關難過,也有人在歡聚一堂。
“這就是松露?”
“原來長這樣啊。《云州周報》上說,松露是頂尖食材,補脾益氣。我翻遍了醫書,都沒找到。還是李郎厲害,居然能弄來如此新鮮的松露!”
福全茶樓的茶客們開眼了!
這玩意兒就是松露啊!看不出來跟其他菌菇有何區別。
近日,辯論的熱度有所下降,大多是讀書人在關注此事,普通老百姓有些人看膩歪了。
《云州周報》聽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,便留出一頁版面,用來刊登其他內容,例如《夢溪筆談》。
《夢溪筆談》甫一露面,就受到熱烈吹捧。當今,出趟遠門是極難的事。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走出過村莊。
《夢溪筆談》比如說是一個叫沈括的人所著,內容包羅萬象,天文,方志,律歷,音樂,卜算等等。
京都許多學子認為,沈括肯定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個團隊!否則,怎么能知道這么多知識?
無論如何,《夢溪筆談》火了!上面提到的松露也火了!
福全茶樓東家李郎得意洋洋:“這些松露,是京都的獨一份!送來的時候,全是埋在土里面的。就這小小一背簍松露,花了我整整一千貫!”
“哇哦!”
“值!我若是能找到門路,莫說一千貫,再多的錢也是能拿出來的!”
一背簍松露,賣一千貫的消息,瞬間讓大堂炸開了鍋。
大堂角落,有一桌瘦瘦小小的人激動的渾身顫抖。
“老大,一千貫!一千貫啊!”
“別急。忘記大人跟我們說的話了?再耐心等等。我們帶來的貨多,猛的一下拋到市場上,價格肯定上不去。”
最瘦小的男子嘴唇都在顫抖:“不愧是……咱們大人找她合作,真是找對了!可惜,咱們離得太遠了。我瞧著咱們大人,也很想為她辦事。”
“噓!禁聲!不要命了,這話是能在這說的嗎?”
他們焦急又期待著,想看看松露會被炒上一個什么價格。
李郎是李閣老的兒子,好不容易弄來一背簍松露,就先到福全茶樓炫耀一番。
他留下六個松露,準備過兩日,辦個宴會,讓廚子做了,出一次風頭。
剩下的一大半,他自然要去孝敬自己的親爹李閣老。
李閣老看著一背簍松露,又看了滿臉顯擺的兒子,一時間不知道該夸他孝順,還是罵他愚蠢。
“拿我的帖子,去請佟太師,戶部尚書,兵部尚書等人。”
“哈?為何要請他們?”
李閣老:“你如此高調,我們就得辦一場品松露大會。你就說,這是特意為我賀壽尋來的,因松露保存不易,這才提前開個品松露大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