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須老頭:“昔年,秦始皇一統六國,秦國鐵劍居功至偉。可你再看看現在,人人都有鐵劍。”
阿達茫然,啥意思?
長須老頭一哽,差點忘了,阿達是個沒文化的異族人,便換了個例子:“好吧,就說馬鐙和馬鞍。在這兩樣沒出現之前,中原騎兵也不是草原騎兵的對手。出現這兩樣后,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兩者的實力差距。”
說到這個,阿達就懂了。
現在草原牧民也習慣用馬鞍和馬鐙!
一想到火器落入敵人手里,阿達徹底坐不住了。搞起來!練起來!
阿達親自打頭,挑選出三十名火槍好手,決定去挑個對手,演練一下戰術。
云國公曾在一場軍官內部研討會上,開展過一次《關于火器應用的猜想》的演講。
阿達有幸旁聽過。
云國公在會上提出,火器應用優先選擇用火力覆蓋,但在己方火力不占優的情況下,可選擇三三制。
阿達和其他所有的軍官選擇都一樣,火力覆蓋好是好,但太費錢,所以還是去研究下三三制吧。
對于演練目標,阿達選擇桐汭縣最大的山匪。
桐汭縣曾派兵多次剿匪,都沒能成功。
阿達猜測,光靠二三十人,可能會拿不下這群山匪,恰好可以讓他們多刷幾次,積攢經驗。
云州根據地和匪窩,一個在東,一個在西。
阿達等人帶著十擔糧食,幾片豬肉,就出發了。
他們找了一個視野良好的僻靜山坡,進行常規訓練。
列隊沖鋒,臥倒,戰術動作基礎訓練,綜合槍械,手榴彈的使用講解。
經方隱年提供思路,軍工坊努力研究,終于制成手榴彈!量不多,也就一箱子,被顧南夕分一半給李明德,一半給阿達。
手榴彈還未投入過實戰,誰都不知道效果如何。
剛熱完身,負責警戒的云州士兵發出報警:“山下有一隊匪軍,即將暴露在我們的射程中。”
匪軍人數不多,也就三四十人左右,還押著十幾個百姓。
“阿達,開打吧。我們的地形很好,順著山路下去,附近有山林可以伏擊。”
匪軍大搖大擺地從山間穿過,時不時拿鞭子抽老百姓,態度很是囂張。
云州士兵們躍躍欲試。
阿達咳咳兩聲,先警告一番:“他們隊伍里還有普通老百姓,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,咱們不要用手榴彈。”
說完,阿達仔細回憶云國公在會上所講的內容,依葫蘆畫瓢,進行兵力布置。
他先安排四個人在原地盯著,山坡上的視野很好,能隨時觀察是否有匪軍的援軍。
然后安排三個人,作為手榴彈投擲組,設置在距離山路大概二十米處。
雖然這場小戰用不上手榴彈,但是為了演練,該有的都得有。
阿達又叫五名槍法最好的云州士兵,埋伏在小樹林里,負責點射匪軍頭目。
其他人則跟他往前沖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