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南夕并沒有直接封三個孩子為親王。
她更希望孩子們是靠功勞一步一步升上去的,但她也沒有虧待孩子們。
府邸,銀子,屬官配置,全都給他們準備好,剩下的就看他們自己了。
顧南夕把上朝時間改了,改成三日一次小朝會,五日一次大朝會。
朝會時間是早上九點開始,官員們再也不用天不亮就起床,摸黑去參加朝會了。
對此,官員們舉雙手雙腳贊成。
大云初立,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。原本的官員們大多往上升了一級,意氣風發之余,更多的是忐忑不安。
顧南夕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缺點,慢慢展現出來。
從基層升上來的官員,很不適應新的崗位,這就導致衙門的辦事效率不如以往。
牛錦一從朔州被調到京都,現在的職位算得上是秘書處工作人員。
顧南夕對他的安排是,先在京都歷練個一兩年,開拓眼界,形成大局觀,然后再下放到地方,接替崔三論的職位,成為新的朔州刺史。
同樣的,還有許多百川書院第一批畢業的學子。
他們或分配到秘書處,或分配到六部各個衙門。
這樣的一群人,被民間稱呼為“青年干部培訓班”。
在不上朝的日子里,官員們的奏折會被統一送到秘書處。
秘書處會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,將奏折分類。
最緊急,最重要的奏折,會率先遞給顧南夕。
像一般的問安折子,則會由秘書處進行批復。
不是很重要,但需要各部拿主意的,會在請示顧南夕后,分發給內閣大臣,由他們進行實操。
說實話,這個流程有漏洞,秘書處的權力過大,一旦他們和內閣勾結,容易架空皇帝。
還是那句老話,人才緊缺,顧南夕分身乏術,不可能把大大小小的事全攥在自己的手里。
所以,只能先用秘書處做個過渡。
“今天的折子,又有許多是彈劾基層官員的。”秘書處的年輕官員忐忑道。
牛錦一翻了幾本彈劾的折子,臉色漸漸沉了下去。
對方彈劾的有理有據,并非故意構陷,但這種小錯,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。
對方之所以拿住這個小錯說事,無非是因為女皇重用青年基層人員,動了某些人的蛋糕。
等顧南夕忙得差不多了,牛錦一才把折子遞上去。
顧南夕翻看一圈,與其說是錯處,不如說是失誤,并沒有太大的影響。
一部分官員很快就在事后彌補了。
她把奏折放一邊:“錦一,下值后,你抽空幫我去看看他們。”
“好。”
做錯事的官員,可以根據規定,口頭批評一下。
顧南夕派牛錦一過去,就是為了告訴他們,在辦實事的過程中,不要害怕辦錯事,她對官員的容錯率很高。
當然,她也不會批評那些彈劾的人。
官場上需要這種較真的人,無論他們是出自什么目的。
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。手機版:<ahref="https://u"target="_blank">https://u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