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州的快速發展給京都造成不小的壓力。
國都的地位,本來就是京都從云州口里硬奪下來的。
若是京都各方面發展都不如云州,等南下一統后,陛下該不會想遷都吧?
基于這隱秘的考量,當顧南夕決定,逐步將云州新政套到整個大云朝時,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。
顧南夕的第一刀就是砍向文官,大周朝的那種,軍政不分,由文官統治武官的情況,已經用血一樣的事實證明是錯誤的。
所以,軍政必須分離!對于軍隊的最高指揮權,自然是要掌握在顧南夕自己手里。
但云州新政的最高層級只是到州郡一級,直接套到現在的大云朝,并不夠用。
顧南夕分析歷朝歷代的制度優點和缺陷后,結合自身實際情況,為大云朝量身打造打造了一套專屬制度。
在中央,廢除“二府三司”,設立“三省一院一司。
三省:中書省,門下省,尚書省。
中書省:負責決策。恢復唐初實權宰相制度,但丞相名額由左右兩相增加為七名丞相,為最高行政長官,總領全國政務,擁有決策建議權和部分執行權。
丞相由皇帝親信重臣擔任,對皇帝直接負責,避免大周“政出多門、相互掣肘”的弊端。下設六部(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),負責具體執行。
目前已定的丞相有崔三論,其余待定。
門下省:負責審議,強化審議封駁權。負責審核中書省擬定的詔令、政策,認為不妥駁回,形成對中書省的制衡。同時負責監察中央官員風紀。長官為侍中。
侍中這個位置是打算留給宋知州的。等宋知州在相州多歷練幾年,再提拔至門下省。
尚書省:主要負責協調六部執行具體事務、管理全國檔案文書。長官為由丞相兼任。
一院:樞密院
樞密院:獨立于三省之外,直屬皇帝。掌全國軍務,例如軍隊調動、將領任免、邊防、馬政、武庫,但不直接統兵。長官為樞密使,與兵部職責明確劃分,兵部負責武官銓選、儀仗、后勤等行政。
一司:審計司。
審計司:新設獨立機構,負責財政監督,直屬皇帝。整合原“三司”的部分審計職能,負責獨立審計中央各部、地方州府的財政收支、軍費使用、重大項目開銷,直接向皇帝報告。長官為審計使。剝奪戶部審計權,使其專注戶口、賦稅、倉儲等管理。
這一套組合拳下來,讓縮在長江以南的大周朝廷目瞪口呆。
“權責清晰,相互制衡,效率優先,皇權至上。”佟太師為大云的這次中央改革,做總結。
他唏噓了很久。
原以為顧南夕太過于重情,重感情,做不了一個好皇帝,卻沒想到,她對政治的敏感度如此之高。
佟太師苦笑,難道真的有生而知之的人?有人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料?
如果顧南夕知道他的感慨,肯定會告訴他,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有幾千年的歷史經驗供她參考!
但大云朝的改革,并不只限于此。
對于官員的管理,大云朝采取的是高薪養廉政策,同時嚴控編制,打破恩蔭泛濫,強化考課,制定明確,可量化的官員考核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