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話說完,畫面再次一轉。
一排排科研人員,一手握稿紙,一手打算盤,嘴中還在不斷地嘟囔著數據。
有的人累了,便會停下手中的動作,休息一分鐘,一分鐘后再次響起算盤的聲音。
有的人餓了,就會從抽屜中拿出實現準備好的窩窩頭,一邊啃著,一邊繼續核算著。
【這次驗算,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,這一年內,科研人員們每天都在極為枯燥地打著算盤,就連做夢也不能幸免。】
【一年后,驗算終于完成,正式進入到了原子彈的制造階段。】
——“好像當時咱們算的數據和毛熊的數據是不同的,最后咱們足足驗算了九遍,才敢確認是毛熊那邊的數據出錯了。(捂臉)”
——“這東西好像每個國家算出來的比例都不一樣。”
——“電影中的原話,他們當時驗算用的紙,能夠鋪滿整個羅布泊。”
【然而,老天似乎都在和我們作對,六十年代,我們國家遭遇了最大規模的自然災害,導致我國大規模出現饑荒,就連基地也出現了糧食短缺。】
天幕畫面中,沙塵暴吹過,戰士們為了確保儀器的安全,一個個撲在儀器上,任由風沙不斷擊打著他們的臉頰。
很多人被碎石子劃破眼角,也依舊死死地抱著儀器,任由眼角的鮮血模糊視線。
風沙過后,帳篷,藥品,僅有的糧食基本全都不見了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首長一聲令下:“有一粒糧,要讓出一粒糧,沒有糧,讓菜!”
“沒有菜,讓樹皮,讓樹葉,必須得保證知識分子。”
“只要有一口吃的東西,也要保障他們。”
俊后生馬上反駁:“我不同意,我相信我的同僚們也不會同意的。”
俊后生據理力爭,最后,首長不得不同意了他們要和將士們同甘共苦的請求。
可即便是這樣,糧食還是遠遠不足。
沒辦法他們每天只能吃樹葉,喝白水。
但很快,樹葉也沒得吃了。
所有人只能依靠精神食糧度日,每天白天在旗幟下唱軍歌,晚上圍在一起看《上甘嶺》。
看到動情處,大家會一起合唱:“我和我的祖國,一刻也不能分割。”
“無論我走到哪里,都流出一首贊歌~”
這一刻,精神的力量被無限放大了,在信仰面前,饑餓似乎也成了笑話。
——“嗚嗚嗚,淚目了,每次一聽這歌,眼睛就要尿尿了。”
——“致敬先輩!”
——“我餓一天都受不了,他們當時是怎么挺下來的啊。”
——“哪有什么歲月靜好,只是先輩們為咱們負重前行,致敬!”
……
明朝。
朱元璋看著這一幕,紅著眼,強忍著不讓眼淚落下來。
連這群科研人員條件都這么艱苦,可想而知民間的情況只會更加不容易。
他知道餓肚子餓到極點的滋味,也知道只能吃樹葉,喝白水的滋味是多么的不好受。
以前從天幕中看到高樓大廈,車水馬龍,只覺得后世生活真他娘的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