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此,陸羽便對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一門心思研究煮茶之道,甚至將念經打坐之事拋諸腦后。12歲那年,他更是毅然拒絕了師父讓他削發為僧的要求,逃離了龍蓋寺。
流落民間的陸羽身無長技,只得進入靜陵城的一個戲班子打工,扮演丑角。他不大出眾的顏值和有些口吃的毛病,反而成了加分項。
再加上他聰明好學,不僅能將丑角演得惟妙惟肖,還能自己編寫戲本。后來,他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,名叫《謔浪》。
晉陵太守李季卿在一次聚會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,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,當即贈以詩書并寫推薦信,讓他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那里學習。
5年后,陸羽畢業下山,結識了被貶為晉陵司馬的崔國輔。64歲的崔國輔和陸羽成了忘年交,兩人常一起出游,品茶鑒水,談詩論文。
崔國輔對茶頗有見地,見陸羽對茶如此癡迷,建議他撰寫一部關于茶的著作。
于是,聽從勸告的陸羽在公元756年踏上了尋山問水、窮究茶理的征程。臨行前,好友崔國輔還送給他白驢、烏牛和文槐書匣。
不巧趕上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,烽火四起。戰亂延續8年期間,陸羽跟隨逃避戰亂的流民一路往南方遷徙,到過長江中下游、淮河流域各地以及川四巫山等地。
陸羽的足跡遍布大唐32州。他訪問茶農,討論茶事,將各種茶葉制成標本,并記錄了大量關于茶的見聞軼事。
后來,陸羽又閉關數年,終于寫成了有“茶葉百科全書”之稱的《茶經》。《茶經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學術著作。
全文7000字,寫出了采茶、制茶、茶具與烹煮、飲用的方法,以及與歷史風俗的全指南。不僅如此,陸羽還深入發掘飲茶的文化內涵,將飲茶從日常生活習慣提升到了藝術和審美的層次。
因此,《茶經》也與日本的《吃茶養生記》、美國的《茶葉全書》并稱為世界三大茶書。
公元772年,陸羽的朋友圈又擴容了。他認識了生命中的又一位重量級貴人,那就是唐朝著名書法大家顏真卿。
這一年,63歲的顏真卿被調任湖州刺史,與40歲的陸羽相遇。顏真卿學識淵博,品行高尚,書藝文章皆為陸羽仰慕;陸羽治學嚴謹,精通茶藝,深得顏真卿的欽佩。
二人相互欣賞,一官一民,成就了又一段忘年之交。
顏真卿到湖州上任第二年,組織了《韻海鏡源》的編寫。這是一部集文字與音韻大成的巨著,相當于現在的大字典。
全書360卷,50多位名士受邀參與編寫,陸羽也在編委之列,而且貢獻值能排在榜單前三。
參與《韻海鏡源》的編寫讓陸羽有機會接觸到大量官方的文獻檔案和資料,為補充完善《茶經》提供了天賜之機。
顏真卿還自己籌資,在妙喜寺東南為陸羽建了一個亭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