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十五日,長安太極宮洋溢著濃郁的喜慶氣氛。
原因是長孫皇后的三十一壽誕到了。
說到長孫皇后,那也是一名奇女子,她賢惠淑德不失智計。
她用自己卓絕智慧與大海一般的胸襟,很好的詮釋了一名女子,如何做一個完美的妻子。
面對丈夫時,她是一名重情的妻子,丈夫病重時,她日夜服侍,還把毒藥帶在身邊,表示如果丈夫一旦有個三長兩短,她就“義不獨生”。
面對兒女時,她是一個好母親,以身作則的教育著李世民眾多子女,從而令李世民可放下內宮之事,安心治理天下。
面對兄長時,長孫皇后是聰明睿智、目光深遠的妹妹;在李世民成功登上帝位后,她沒有像常人那樣忙著給親屬升官進爵,培植家族勢力。相反,她還婉勸親哥哥長孫無忌退出宰相職位。因為長孫皇后深知,權力是一柄雙刃劍,能傷人,亦能傷己。急流勇退可以讓娘家不會因權勢過大而引起皇帝的猜忌,同時還成全了自己在丈夫心中賢良淑德的形象。
面對天下臣民時,長孫皇后是完美的國母,每次李世民發怒時她都不會當場制止,而是假裝和他也一樣發怒,讓丈夫覺得自己是跟他站在同一條船上的。等到李世民消氣之后,她再尋找合適的機會跟他擺事實、講道理,這樣既顧全了丈夫的臉面,同時也不冤枉任何一個下屬。
平日里長孫皇后以身作則,忠實地執行著各種規矩,為后世女子豎立了一個完美的妻子形象。
李世民本人風流好色,有寡人之疾,但對于長孫皇后的寵愛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。
這種逆天的寵愛,從長孫安業謀后一案可見一斑。
貞觀元年。
長孫皇后同父異母的兄長,長孫安業參與了宗親李孝常、右武衛將軍劉德裕、元弘善的謀反案。
謀反,歷來是誅滅九族的大罪。
更何況長孫安業是長孫皇后的兄長,一般而言,身為皇后的人最擔心自己受到牽連,從而跪在李世民的面前請罪。
但長孫皇后偏不。
她不僅沒有請罪,反而替長孫安業求情。
而李世民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,他在長孫皇后求情下,不但赦免了長孫安業,還讓他繼續擔任要職。
這對帝后之所為,絕對是前無古人、后無來者之事。由此可見,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寵愛簡直到了逆天的地步。
而今日,因為今日是長孫皇后華誕,李世民還特意罷朝一日。
但太極宮,比往日更為熱鬧數倍。
從丑時開始,入宮祝賀、送禮的人就排成了長龍。
長孫皇后還是秦王妃時,在華誕之日,她只是宴請秦王李世民麾下文武的家眷。
當時,祝賀的人寥寥無幾。
但成了皇后之后,宴請的人就必須擴大到滿朝文武的家眷。
而一些低層京官覺得這是一個露面的機會,也不管有沒有收到請柬,只管讓自己的家眷入宮送禮。
反正!禮多人不怪。
反正!這僅僅是表示敬仰、表示心意的“私下小事”,與討好無關、與公事無關……
你皇帝陛下、皇后娘娘總不能在大喜之日鬧出轟走送禮之人的笑料吧?
京官,都是聰明的人。
一見有人如此,便紛紛效仿。
年長日久的廣而告之之下,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前后,地方官吏的家眷也會“湊巧”入京“探親訪友”。
既然“湊巧”的遇到皇后娘娘之華誕,備辦一份賀禮合情合理、理所當然。
于是乎,送禮的隊伍逐年壯大、時時壯大!
…
“我日死!”
柴令武看到這架勢,忍不住激靈靈的抖三抖!
陣仗龐大,他理解;畢竟過生日的一國之母,而送禮又是一種文化,如果沒有這種陣容才怪哉了。
但是!
送禮的貴婦們,身邊都有一兩個如花似玉、俏美動人的小女孩,這些小女孩,一個個彩裙飄飄、香氣繚繞,打扮得分外嬌嬈。
滿個皇城都是這種絕美的小女孩。
看她們的神情,皆是充滿著興奮、激動、期待。
都說同性相斥,長孫皇后又是生了三個兒子、四個女兒的正常人,所以這些小美眉,肯定不是沖著長孫皇后來的。
其目標,不言而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