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新書啟航,請喜歡本書的朋友們,以推薦票、收藏支持)
翌日天公作美,無雨。
一大早,一艘客船載著柴令武、小蘿莉等三十余人順水東去。
同行中,除了宮中禁衛、柴府侍衛,隨行宮女、仆人,還有十二名工匠。
為首的工匠來頭不小,乃是建筑大師宇文愷的次子宇文溫,巍峨長安就是宇文愷一手設計督造的,雖然他已病逝,但宇文溫已盡得真傳。
姜行本是吃公家飯的將作大匠,不可能去新豐縣接私活,便向柴令武推薦了宇文溫。
宇文溫擔任隋朝起部承務郎,后隨王世充,拜尚食直長,唐朝一統天下之后,沒有大興土木的工程,所以一直在家教子授徒,過著緊巴湊實的生活。柴府派人上門去找,簡直是雪中送炭,一大早便帶著圖紙地圖與子侄、徒弟前來匯合。
客船行駛在渭水之上,速度并不快。
柴令武與小蘿莉指點了一會兒江山,見小蘿莉沉醉于兩岸景致,便吩咐宮女、禁衛在一邊看著,自己去尋找宇文溫。
剛到船尾,就看到宇文溫正拿著一張圖紙在指點子弟,以沿岸的景致、地型指教他們如何構建建筑。
這位建筑大師指揮若定的神色如同柴紹在軍隊中指揮三軍一樣。
術業有專攻。
在建筑方面,宇文溫無疑就是大將軍。
“宇文先生!”柴令武遙遙地叫了一聲。
“二公子!”見到柴令武,宇文溫率先行禮。
柴令武笑道:“先生不必多禮!若非姜行本大人推薦,我還不知長安隱藏著您這么一位建筑大師呢。”
“柴先生!”宇文溫的子弟恭恭敬敬的行禮。
柴令武愣了一愣,忙道:“諸位客氣了,我哪里當得‘先生’之稱。”
宇文溫捊須笑道:“當得,當得!不說他們,就算老夫也應以先生稱之。”
他見柴令武一臉茫然,感慨道:“自漢以來,歷朝歷代以農為本、儒為帥,軍、法輔之,工商醫等被人視為賤業,地位極為低下。”
“公子策劃的科舉、武舉給軍、武、農、工、醫……一條晉升之路,而‘義務教育’之偉大創舉又給讀不起書的百姓一個改變命運的希望。”
“我這些子弟,均是普通人家的孩子,一個個都有心有向學,但卻無力學習。他們追隨老夫學習建筑,本以為此生入仕無望,但公子的新式科舉卻讓朝廷打開了招收人才的門戶,如此恩情,不易于再造。”
柴令武傻眼!
宇文溫的諸多弟子雖未明說,但從對方眼中透露的情緒卻讓他別有一番感受。
“我有感于‘空談誤國,實干興邦’,這才向圣上提出了‘納百家人才為國用’之議。這也是圣上開明,若是換作史上其他帝王,未必被采納,所以,諸位要感謝還是感謝圣上。”柴令武謙虛的說道。
“圣上自然是要感謝的,不過若無‘先生’,也就沒有當今之科舉了。”一名皮膚黝黑的青年說道。
“是啊,是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