宴會開始!
首先表演的是一群英姿颯爽的女戰士,她們個個都長得如花似玉,身披鎧甲戰袍,手持刀槍劍戟,徐徐入場,人數之多,幾達千人。
看著一個個做將軍、武士打扮的巾幗英雌,柴令武想到一個傳說中的大型舞曲,心頭暗自思忖:“難道這是傳說中的‘秦王破陣樂’?”
秦王破陣樂是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,曲調更是大唐的軍歌。
當年李世民在平定劉武周后,因打了一場極其漂亮的戰役,解唐之危,河東的士庶歌舞于道﹐軍人利用軍中舊曲填唱新詞,歡慶勝利,來歌頌李世民,遂有“秦王破陣”之曲流傳于世。
后來李世民親自參加“秦王破陣樂”的制作,將陣法融入于舞蹈,從而誕生了“秦王破陣樂”這聞名天下的大型歌舞。
“秦王破陣樂”規模宏大,講的是秦王率領破陣,就如戰場廝殺一樣,要將一切動作完整的演練出來,至少需要三千人。李世民覺得“秦王破陣樂”殺伐之氣過重,用于尋常可以體現大唐的無邊威勢,但在宴會上卻有些不妥。
于是,將三千人濃縮于一千人,戰士也改成女武士,雖然失去了那殺伐之氣,但是多了一些柔中帶剛,剛中帶強的感覺。
隨著鼓聲的響起。
女武士以一個做將軍打扮的女將軍為首,不斷的舞動手中的兵戈,小巧的步伐,來回穿梭,左圓、右方,先偏、后伍、魚麗、鵝貫、箕張、翼舒,交錯屈伸,首尾回互,往來刺擊。
這小型的“秦王破陣樂”共有凡三變,每變為四陣,計十二陣,與歌節相應。
女武士在雄壯的歌舞聲中不斷的變陣,揮刀,整齊的步伐,一致的動作,竟讓人有股身臨戰場的感覺。
宴席上的異族使者何曾見過如此樂舞,一個個的都是瞪目結舌,驚嘆連連。
接下來的節目,則是戰鼓表演。
“咚…”
大鼓特有的巨響,肆虐著眾人的耳膜。
要知道鼓手擊鼓的手法是軍鼓手法,軍鼓最大的特點就是聲音厚重,說簡單的就是嘹亮。想要在喊殺聲四起的戰場上,將鼓聲傳到前線,就需要非一般的敲鼓手法。
大鼓發聲的原理是讓鼓膜振動,依靠鼓膜的振幅發聲。因此要想將大鼓敲的最響,很重要一點是控制好敲鼓的力量。如果用力過大,致使鼓膜的振幅超過其最大范圍。肯定達不到最佳效果,更有甚者會損壞鼓膜;如果用力過小,產生的振幅過小。得到的結果也不盡人意。
這一敲下去,那種戰場上特有的澎湃氣勢就隨著震耳的聲音傳達出來。
而赤露著上身的演員,全是大唐鐵血將士,他們每個人的身上,密密麻麻的遍布著猙獰疤痕。
他們沒有華麗的舞步,沒有優雅的舞姿,沒有整齊的動作,有的只是狂舞陌刀的力量!
狂暴的力量!!
那是一個個戰士,在面對千軍萬馬時視死如歸,永不退縮,孤獨而勇敢地迎面而上!
這一刻,每一個人,每一次移動似乎都帶著無窮的力量,整個太極殿,整個仿佛都在為之顫抖。
震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