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令武知道李世民有重度女兒控,見勢不妙,連忙說道:“神童不重要,重要的是舅舅要做好安排流民的工作。”
李世民悚然一驚,道:“你是說世家門閥的奴仆。”
柴令武點頭道:“朝廷今年秋收便執行攤丁入畝,于世家門閥來說,壞處一下子就暴露出來,他們很可能暗中聯合起來,一起在冬天把奴仆扔給朝廷,從而給朝廷造成極大的壓力。所以,衣物、帳篷、糧食、藥物必須從現在就準備了。”
李世民肅然道:“他們肯定會這么干。別的地方不好說,關中一定會壓力大增。別的不說,光是糧食就是一件老大難題,最終,為了賑災,我還得與關中世家妥協。”說到這里,李世民臉色難看了起來。
柴令武問道:“大唐很缺糧么?”
李世民道:“不是大唐缺糧,是關中、是長安缺糧!”
見到柴令武、李承乾不懂,李世民沉吟了一會兒,解釋道:“楊廣遷都洛陽,從政治上他是要避開了關中世家;從現實意義上說洛陽交通便利,運河開通之后,江淮的糧食就能通過四通八達的水運條件,源源不斷的供應洛陽,從此不用擔心首都斷糧之患。”
“交通便利、處天下中心是洛陽作為首都的巨大優勢,缺點就是洛陽地處平原之心,四無天險可守,一旦亂世到來,若朝廷無良將征戰四方,洛陽幾下子就被打成一座孤城。”
“而長安最明顯的一個優勢是它有一個安全的地形。就軍事關塞而言,長安周邊東有潼關,西有大散關,南有武關,北有蕭關,四座關口控制著進出長安的通道,都是易守難攻,這便是‘得關中得天下’這一說法的由來!”
“而我大唐能夠得到天下關鍵在于入主關中,當時,我大唐封鎖要塞,于關中發展軍政,坐看天下諸侯相互廝殺,到他們殺得兩敗俱傷,再逐一收拾。如果不是三姐目光遠見,攻略關中、占據關中,這天下很可能就是竇建德,亦或是李密、王世充的了。沒有關中,就更沒什么平定天下、蕩平南方、一統天下、殲滅突厥這些事情了。所以大唐的第一功臣,不是平定天下的我,不是蕩平南方的河間郡王,更不是殲滅突厥的李靖,而是我三姐平陽公主。”
待兩人消化完畢,李世民接著道:“從軍備上說,長安無疑是最適合當國都的,但長安最大的問題就是缺糧。”
“歷朝歷代的國都人口眾多,每天都消耗著大量糧食,光靠關中一帶不足以供給長安,為了解決缺糧的問題,前朝及本朝不得不從外地輸入糧食。江南糧食要送到長安,需要走幾千里路。中間三門峽的砥柱,船過不去,只能靠牛車走崎嶇的山路,非常艱險,運量也很有限。”
“除此以外,到了冬天之后,陸路被大雪封鎖,渭水被冰封!本是形勝的天然之地,就會成為緊緊套在關中咽喉的枷鎖,整個關中宛如一隅死地,大規模的車隊、船隊進不到關中,財糧運不進來!整個關中只能消耗冰雪封鎖之前囤積的糧食,常年還好一些,如期遇到難得一見的大雪之年,情況就更加危機了。現在關中經過隋末大亂,人口少,糧食還勉強應對得了,以后人口增加的話,糧食必然成為制約關中的最大問題。”
李世民喝了口茶,憂心忡忡道:“我不知道世家門閥有多少奴仆,又會釋放多少奴仆,因此極為擔心這個糧食問題。”
八百里秦川乃是李唐王朝的根基所在,一旦動蕩不安,則天下不寧。
秦漢時期,關中經濟堪為天下首翹。司馬遷在描述關中富裕時稱“量其富,什居其六。”到隋唐時,北方經濟因戰亂頻仍而有所倒退,東南財賦已為關中所倚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