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就如臣所言,這大海是一座豐厚的寶藏,這個年代的人根本就沒有開發,雖然受到技術等一方面的原因,最關鍵的是我們華夏人一直都是路權的國家,陸地上基本就能得到所有想要的,所以一直不重視。”
“因為臣的到來,陛下也明白了臣對于大海的重視,此次去,臣想著在現有的基礎上,看看能不能先搞一些能用的,例如鹽和魚。”
“先生請細說說。”
“首先就是這個鹽,實不相瞞,陛下,現在是條件不允許,國家還窮,但是,在臣的規劃當中,未來鹽這個東西,一定要將其價格打下來,而且,不光打下來,還要放到民間。”
李二聽到這,皺眉道:“先生,自古以來,鹽鐵都是國家掌握的重要的稅收,如果將鹽下放下去了,國家怎么收錢呢?”
“陛下,鹽這個東西,對于民生來講,重要性僅次于糧食,所以,在未來,臣打算換個玩法,不但要保證國家的收入,還要保證吃的起鹽。”
“還記得臣之前關于國家的三大產業的定義嗎?最后一條就是無商不富,待未來天下太平了,大力發展商業已經成為新的國策。而且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,就會如臣所講,通過商業手段控制周邊國家。而這個時候,玩法就要變了,國家層面就不需要親自下場了,制定相關的政策來限制商業行為不要出圈,只要他們是在我們畫的圈內玩,那么就隨便他們折騰。市場的事情,就要在市場上解決。”
“你張家想賣鹽?可以,給你。你李家想賣鹽?可以,也給你。但是你張家想搞壟斷?那不行,即便是最后的勝者,你壟斷了,想抬高鹽價?對不起,我有律法規定,只要過了線,就直接抄你!”
“而我們國家的作用是什么呢?是裁判,你們可以玩,但是規則得按我的來,只要不傷民生,隨便你們折騰,我呢,只管收稅。這樣,國家就會旱澇保收,陛下,您明白了嗎?”
“陛下,咱先假設一下,平心而論,鹽這個東西,成本真的高嗎?只要有大海,這東西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,成本無非就是人力和運輸成本罷了。”
“現在國家缺錢,一方面是賺錢的手段太過單一,再就是錢都是死錢,流通不起來,流通不了的錢,還叫錢嗎?我敢說,現在天下的財富,大部分都掌握在全國大大小小的世家手中。”
“他們錢放在家里,一方面是保險,其實最主要的是,他們沒有理由把錢拿出來。我拿錢出來干什么?能干的無非就幾樣,用不完啊!”
“所以,我把鹽扔出來,他們就會如聞到肉味的犬一般,湊上來。什么,張家已經可以自己造鹽賣鹽了,我劉家也不能落后,他趙家也不能落后,這樣市面上就多了許多賣鹽的。”
“這賣的人多了,而且質量都差不多,那接下來要怎么賣出去呢?那就是價格了,你張家賣五文、我劉家就賣四文、他趙家就敢賣三文,這樣他們內部就開始進行斗爭,我們后世管這種現象,叫‘內卷’,當然,這是一種良性的內卷,而最終收益的還是百姓,鹽價就下來了,百姓們就都吃的起鹽了。”
“最終呢,這鹽價就會穩定在一個幾家都能接受,還能賺錢的價格,這個數字,絕對不會高!”
“而且,這么做還有一個好處是,可以促進科技的進步!”
“當鹽價穩定了之后,靠降價已經不行了,那么就要想辦法降低成本,如何取得更多的鹽?如何省下勞動力,用工具或者器械代替?這樣,社會就會進步!”
“陛下,請您記住,能讓科技快速進步的只有兩種方式,一個是商業競爭,再一個,就是戰爭!”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