貞觀八年,元月初一。
真是讓人意外而驚喜的一年!
盡管外面飄著雪花,盡管今年的冬天,并不好過,但是今年絕對是收獲最大的一年!
去年年初的時候,我們終于熬過了漫長的冬季,直到四月,海面上的冰層才徹底的消去!
路程已經過了一多半,那么接下來的路程,我們要更加的小心。
初春的時候,我們戀戀不舍的告別了拜爾一家。
對于這位老朋友,我們還是充滿了感激的,他教會了我們不少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技巧。
盡管目前還不能走,但是我們依然不能閑著。
想留在此處居住調整的人,不在少數,可以看得出,這幾年的航行,大家都已經很累了。
他們可以休息,但是我不能!
隨著大地逐漸的復蘇,這片土地徹底消去了冰雪,擺在我們眼前的,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。
我們暫時還走不了,所以,所有人都集中起來,幫助駐守的人開墾天地。
然后,第一個壞消息就來了。
李大夫讓我們走的時候,帶上糧種,就是為了未來可以擇一地進行種植,建立一個糧食基地。
但是,出來的這幾年,盡管我們已經非常的小心了,但是經過檢查,還是壞了大部分的糧種。
經過篩選之后,我們大概只剩下了四成的糧種,而且,有一個問題就是,如果今年不種,沒人敢保證是否可以存放到明年。
怎么辦?
我和正則商量一番之后決定,種下三成的種子,留下少量的帶走。
這雖然是探險,也如行軍打仗一般,有個穩定的后方很是重要。
由于今年的目標并不是達到目的地,而是找到個一個合適的落腳點,所以,我和正則定了一個“半年計劃”。
也就是說,除了留下一部分人在后方種糧捕獵囤積食物之外,船隊進行最多半年的航行。
半年后,如果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落腳點,那么就原地返回,在此整頓一年,囤積到最后的糧食之后,再進行出發!
就這樣,在四月的時候,我們終于離開了這里。
正如李大夫所言的那樣,這北美的大陸要比大唐北面好走的多了,我們沿著海岸線,先向東,再向南,一路上基本非常的安全。
大約兩個月后,我們航行的方向,基本就是朝著正南了,此時我也開始邊走邊物色合適的登陸地了。
我們通過了一道又細又長的海峽之后,選擇了一處很寬闊的天然海港,進行了短時間的休整。(此時已經到了今加拿大的溫哥華。)
但是,經過一番考察之后,我決定繼續前進,這里不適合作為我們的據點,原因有二。
當年李大夫告訴我們一個笨辦法,就是看太陽中午的高度。
此時已經是盛夏,此地并不是很熱,而且正午的太陽非常的低,就說明這個地方的夏季非常短,不適合作為重要的糧食種植據點。
而第二呢,就是我們派出去的先遣隊回來,告訴我們說,東邊不遠的地方,就是連綿的高山,一眼望不到邊。
當年李大夫告訴我們,北美大陸的西邊,就是一條漫長的山帶,我們需要在山帶的西邊,找到一個合適的據點,其實并不是很容易。
因為我們需要可以耕種的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