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交方面,王玄策是個天才,沒想到的是,一身文氣的裴行儉,竟然對兵法非常感興趣。
在這漫長的旅途中,一有空,他就向我請教兵法。盡管我自認兵法一般,只有早些年和衛公學了一些皮毛,但是看見如此好學之人,我也是惜才,便對其傾囊相授,希望可以給大唐留下一個能文能武的人才。
我知道我只是一個先驅者,探路者,一旦路探明了,未來總是要交給這些優秀的年輕人的。
我將我的想法和未來即將面對的問題跟二人說了一下,沒想到的是,二人的意見卻不一樣。
裴行儉的意思是,目前兩國開戰在即,而且,就目前的情形來看,大食明顯占據著優勢,很有可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。
俗話說,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,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,如果我們出兵幫助大食攻打大秦,那么一旦大食勝利之后,我們可以一定可以得到通行的權利,并且獲得巨大的利益。
而且,我們帶的都是海軍和空軍,只需要在海上搖旗吶喊,或者空投一些爆彈助助威,損失并不大。
聽著很是有道理。
但是王玄策卻是反對。
王玄策認為,在形勢不明的前提下,貿然站隊,表明立場,就相當于直接將其中的一條路徹底的堵死,沒了斡旋的空間。
而且,盡管大食和大秦處于交戰狀態,但是這兩個國家同時和我們又都是朋友,所以,兩不相幫才是正確的。
更何況,我們和大秦歷來無仇,貿然的參與進去戰爭,也師出無名。而且,盡管大食目前蒸蒸日上不假,但是大秦作為一個大的帝國,百足之蟲死而不僵,而且,即便我們拿到了運河的航行權,未來進入歐洲之后,恐怕會受到大秦暗中的刁難。
雙方各有各的道理,一時爭吵的不可開交。
于是我又問了一直沉默不語的薛禮。
薛禮回道,他只是個武將,只聽自已的命令,打與不打,全聽我的。
不過,他就自已的立場而言,薛禮認為,不如想想我們這趟的目的,伯爺最想要的是什么。
一語點醒夢中!
于是,我們便將各自的意見暫時擱置,然后將伯爺的想法和立場搬了出來,然后揣摩伯爺的意圖。
幾人都跟伯爺接觸過,經過一番的交流討論之后,一致認為的是,首先,伯爺是一個不喜歡戰爭的人。
這個不喜歡,不代表伯爺害怕,而是伯爺希望如果可以用其他手段解決問題,武力只不過是最終的選擇。
那么,裴行儉主張的加入兩國之間戰爭的想法,就先暫且擱置一番。
再就是,我們這次的出海,核心的目的,就是取得運河的航行的權利,只要可以用最小的代價達到這個結果就行。
而伯爺之所以要航行的權利,不就是為了以后可以方便的做生意嗎?
正如王玄策所言,萬一得罪的了大秦,未來大秦暗中作梗,也會影響我們。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