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錯,陛下,臣之前跟您說過,有想提前拿下高句麗的想法。”
“是有這回事,怎么,先生覺得時機成熟了?”
“如果單說高句麗,臣覺得還不夠成熟,可是實際上,現在的問題是時不待我,就是計劃沒有變化快。”
誰知,李二突然微微一笑,說道:“先生應該是明在高麗,意在倭國吧?”
“呃?陛下怎知?”
李二突然站起身來,然后從一個密封的鐵匣子中拿出了一份情報,交給了李豐田。
李豐田趕緊接過來,快速的看了起來。
情報很短,言簡意賅,但是包含的信息卻是很炸裂!
沒錯,這個風格就是夜梟的情報。
情報中詳細了記錄了這一年倭國的變化。
由于蝦夷人被暗中的整合在了一起,形成了一股不錯的戰斗力,但是,盡管有大唐暗中提供的武器可以提升蝦夷人的戰斗力,只不過,蠻夷就是蠻夷,打打順風仗還行,一旦戰斗陷入了僵持,弊端也就出來了。
初期蝦夷人的確是給倭國打個措手不及,造成了不小的震撼。
但是,隨著戰線的拉長,蝦夷人后續補給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。
盡管倭國落后,但是蝦夷更加落后。
倭國好歹也有人種田,有固定的糧食產出,但是蝦夷人可是真正的靠著漁獵的,沒有多少糧食儲備。
尤其是當局勢穩定后,舒明大王派出了大將上毛野形名,此人到了前線之后,整合了軍隊,然后發現了蝦夷人的弱點,然后主動后撤,繼續拉長了蝦夷人的補給線,然后用各種水路兩進打埋伏的手段,使得蝦夷人苦不堪言,前線的士兵經常餓肚子,士氣開始低落。
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保守估計,蝦夷人最多再撐一年,敗局已定。
蝦夷人的問題,是李豐田部署的,他不認為蝦夷人可以打敗鬼子,只是想用蝦夷人將鬼子拖入戰爭泥潭,消耗鬼子國力,為未來進軍做基礎。
在李豐田的打算中,即便撐不了十年八年的,五年差不多了吧?
可是沒想到,撐死也才三年。
看來是真的時不待我啊,難怪陛下和自已想一起去了。
而且,最關鍵的是,隨著蝦夷人的南下,許多“傳聞”也出來了,最有市場的說法,就是蝦夷人敢大膽南下,背后是唐人指使的,要么,他們哪來的那么好的武器?
我懷疑是你,但是目前沒有證據。
但是,許多事情,不需要證據,懷疑就夠了!
這也使得許多領主暗中對大唐引起了不滿,尤其是舒明大王和蘇我蝦夷。
這二位暗中斗歸斗,但是對外方面,還是能保持一致的。
只不過,大唐太強大,不敢撕破臉皮罷了。
而且,還有一些事情,他們有些管不住,那就是現在倭國民間已經有了一些組織,這些組織想將唐人趕出去,原因么,很簡單,就是錢。
倭國此前嚴格說來沒有正經的貨幣,隨著大唐的進入,才開始逐漸使用大唐的貨幣。
金融他們不懂,但是他們知道,貨幣里面最值錢的就是銀幣,但是,這銀幣哪里來的?
是唐人在自已的土地上面挖出來的!
這種好比,我一夜之間發現我如此的有錢,但是這些錢正在被別人用一樣!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