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于甘蔗,橡膠園這邊氣氛就明顯有些不一樣了。
蘇定方帶回來的橡膠樹的種子并不多,所以種植的面積并不大,但是在這片不大的橡膠園邊上,卻是有著幾個崗哨。
說是崗哨,實際上就是幾個窩棚,里面都有專人在這里值守。
橡膠樹因為是樹,那就不是一、兩年就能長成的,所以,現在的橡膠樹還是小樹苗,想要進行割膠,至少還需要個幾年。
李豐田很滿意商刺史的這種做法。
做事上不上心,是可以看出來的。
“李伯爺?”突然,一個聲音傳來。
李豐田循聲望去,沒想到竟然是已經致仕的姚刺史!
現在的姚刺史身穿麻衫、頭戴草帽、手中拿著一把除草的鎬,看上去就如同一個地道的老農,根本看不出曾經是一位大唐的刺史。
姚刺史屬于本地人了,老家并不遠,確切的說,就在橡膠園的附近。
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已的老家可以發展起來。
所以,橡膠樹就成了他這種愿望的寄托。
橡膠樹其實具體是干啥的,他也不知道,但是他信李豐田。
致仕之后時間多了,閑來無事,就天天守著這些橡膠樹的樹苗,生怕出一點問題。
再見姚刺史,李豐田心中也是感慨萬千。
無論做什么事,有了民間的支持,都會做的更加的順利。
李豐田和姚刺史聊了許多,最后將研究橡膠的班子留在了這里。
……
接下來李豐田又帶著隨從去了儋州。
因為儋州有一座鐵礦。
這座銅礦可是李泰當年發現的,現在已經投入了開采。
廣州造船廠用的鐵礦石,現在基本都是來自這里。
沒想到,這海南四州最先發展起來的竟然是儋州。
鐵礦發現后,當地官府就接手了,當時因為李靖坐鎮在廣州,所以這里迅速的興建起來。
但是勞工問題一時成了困難,好在當時李豐田布局的時候就想到了這點,現在在這里開礦務工的,多數都是來自林邑的。
由于儋州和林邑的距離并不遠,所以許多林邑人在農閑的時候集體來儋州干活。
由于來此干活的林邑人實在太多,所以當地刺史想了一個辦法,有點類似于“包工頭”,將一片地,整體的分給一部分人。
由于林邑來此干活的都是一個個村子的青壯集體出來,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有領頭的,所以,在礦山上,也可以明顯的看出來一個個分片的工作場地。
李豐田看了之后非常滿意。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