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來,子蘊,我來跟你介紹下,這位是王績,無功先生。”李豐田介紹道。
“學生歸祎,歸子蘊,見過無功先生。”歸祎趕緊給王績行了一個大禮。
歸祎心里有些激動,今天見到的都是大牛啊!
“好,好!”王績笑了笑,然后看向李豐田。
李豐田解釋道:“歸子蘊是前些日上元節我見到的,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。”
接著李豐田便將那日的情況以及之前去閻立本拜師的事情說了一遍。
王績聽后,奇怪的問道:“國泰,聽你說的樣子,子蘊應該是精于繪畫,老夫并不擅長繪畫一道,為何來我這?”
“沒錯,先生,但是我并沒有打算讓子蘊給您學繪畫啊!我是想讓子蘊跟著您學如何寫劇本和話本的。”
“呃?”王績被李豐田的跳躍思維給整愣了!
你讓一個畫畫的跟我學寫作?
沒錯,李豐田就是打算將來將歸祎打造成這個時代的漫畫家!
繪畫,無疑是藝術的一種。
不同于后世,繪畫這種東西,距離普通民眾還是有些遠,只有一些士子或者貴族才能接觸。
所以,和普通百姓有著天然的隔閡性。
但是,漫畫就不一樣了。
不用說這個時代了,即便李豐田那個時代,你隨便抓幾個人問,都認得什么名畫,許多人基本都要想想,然后支支吾吾的說出幾個名畫的名字。
沒錯,就是名字。
再往深了去問,畫的是啥,藝術性如何,不是專業的,或者有這個愛好的,基本都說不出個所以來。
但是,漫畫卻不一樣。
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漫畫,遠的來說,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的“小人書”,這就是父輩們的漫畫,再到八十年改革開放后,大量的國外的漫畫的引進,如港漫的《老夫子》,以及各種形式進來的日漫。
相信每個八零、九零后,多多少少都有著淘漫畫、或者小伙伴們之間互換漫畫的經歷。
李豐田還記得幼時每個周末都跑到舊貨市場的書攤去淘漫畫的經歷。
那是他童年的一部分。
即便是發展到了今天,即便我們的國產漫畫產業一直處于一個不上不下的境地,但是依然有著一批優秀的漫畫問世,只不過載體變了。
即便呈現在電子產品上,它也叫漫畫。
漫畫有個特點,就是有著親民性和傳播性。
同樣的東西,如果通篇都是字,對于一些孩童來說,估計看得進去的沒幾個。
但是畫成連載的畫,卻容易被接受。
少兒讀物都是以畫為主,以字為輔,是有科學依據的。
同樣,李豐田培養歸祎當漫畫家,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大唐國祚穩定后,商路也打通了,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文化輸出。
而漫畫,就是一個最好的載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