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因有三:第一,這忍辱負重這么多年,終于徹底的戰勝了死敵,報仇固然重要,但是,掠奪財富土地人口也是重中之重,現在,大唐不但不費一兵一卒就占據了最富庶的孟買,而且還保存著大量的遮婁其人,這等同于飯做好了唐人直接給端走了。
第二,出于軍事和民族性考慮,未來孟買一帶一定會有著大量的遮婁其人,待得他們緩過來,只要有人振臂一呼,一定會給帕拉瓦王朝帶來巨大的麻煩。
最后,就是在外交層面上了。盡管遮婁其和帕拉瓦是這一帶最強大的兩個國家,但是周邊也有許多其他大大小小的國家。
帕拉瓦的勝利,一定會威懾周邊的國家,也是對于爭取地區控制和爭取絕對話語權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。
但是,這時候,有個國家不怕你,盡管知道這個國家是大唐,也知道大唐是一個強大的國家,不過這里僅僅是一座城市啊,大唐讓你別動,你就真的不動了?
大唐強大,但是遠隔千里,這就是一塊飛地,都把你嚇成這樣。
強大國家?
就這?
呵呵……
所以,無論從政治、經濟、外交等多方面考量,孟買是一定要拿在手中的,那么剩下的就是用什么手段了。
事情的基調定下來了之后,那么第二輪的吵吵又開始了。
激進一點的軍事派此時正攜大勝之勢,天不怕地不怕,所以他們認為,先給唐人一個警告,讓他們把孟買交出來,如果不交,就攻打,你大唐雖強,但是那么遠,你能奈我何?
況且,大唐的皇帝真的不會為了一個小城市和我們這么強大的國家交鋒,除非他瘋了!
而另一派主和,認為應該和大唐先坐下來好好的聊聊,盡管目前大勝是真,但是國力空虛也是真,還是能不打盡量不打。
而且,盡管目前沒人知道大唐的兵鋒如何,但是海上那一艘艘的船,也說明了部分問題,還有一個關鍵的事情就是,未來恢復國力,必須要開展商業,而這其中大唐的商人占比是很大的,如果將他們得罪狠了,未來不來做生意了怎么辦?
還有少數的中立派認為,打也好,和也好,目前最關鍵的是,要把那些遮婁其人要出來,一方面統治奴役他們,恢復人口,增加勞動力,否則,未來必成大患。
這回吵的是格外的激烈,誰也說服不了誰,最關鍵的是,任何一種說法,都有其自已的道理,搞的那羅僧訶跋摩一世一個頭兩個大。
大朝會一連開了三天,也沒出個具體的結果來。
最后,還是那羅僧訶跋摩一世拍了板,取了一個折中的策略。
首先,位于孟買的遮婁其人,必須要消滅掉,如果唐人愿意,可以共同奴役這些人,這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。
其次,先派出使者和大唐溝通,如果唐人可以把孟買交出來,帕拉瓦這邊可以在保證唐人的利益的基礎上,重新商討,但是前提就是孟買的控制權要出來,這是出于軍事方面的考量。
最后,如果唐人同意以上的兩種辦法,帕拉瓦這邊可以讓出一些利益給唐人,這是經濟方面的考量。
講真,那羅僧訶跋摩一世開出的條件還算是有誠意,也算是比較照顧大唐了。
但是,他不知道的是,大唐這邊的想法,可遠超他們的預料……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