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之所以說陛下不如出去走走,一方面是陛下可以親自感受一下這么多年之后,陛下治理的成果如何,還有的就是,許多問題,是朝堂上看不到的。”
“陛下,即便是臣的那個時代,通訊發達,科技發達,尚且還有一些社會問題,更何況這個時代呢?”
“臣不相信,繁榮的背后,就沒有新的社會問題。發展是沒有終點的,與時俱進,才是王道。”
“想陛下登基之初,天下初定,百廢待興,那時候主要就是穩定社會,發展農業,讓人們先吃飽飯,有衣穿。”
“現在,我們實現了,但是,人活著僅僅是為了有飯吃,有衣穿嗎?明顯不是,接著,會有醫療、交通、工作、教育、人權等一系列新的問題要去解決。”
“陛下高居廟堂十數載,臣覺得,到
“臣一直認為,下基層是非常有必要的,只有下了幾層,真正的從基層接觸百姓,才能知百姓之所想,臣后世的官府干部,都是要從基層做起,陛下當然不能去當縣令,但是化作平民,走走看看,也許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呢?”
“臣當年曾經給陛下舉過例子,這廟堂之上,就如同群猴爬樹,從上往下看,都是笑臉,而從下往上看,都是屁股。”
李二被李豐田舉的例子逗笑了。
“朕也知先生說的對,但是還是下不了決心啊……”
“陛下,臣認為,這不是下不下決心的事情。陛下的江山,早晚要交到太子手上,與其讓太子匆忙的接過社稷,不如讓他提前適應,至少,太子犯了什么錯誤,還有陛下去教,去處理,太子還有學習的機會不是嗎?”
“陛下既是皇帝,也是一位父親,在后世,有一句話,臣很欣賞,這句話是這樣說的,父母只能給子女遮風擋雨,但是路,還要他自已走。陛下現在還能給太子遮風擋雨,就要讓太子提前學著走路,總好過未來太子孤獨的前進。”
說到這,李二陷入了沉默。
通過這些年,李二也越發的意識到,也許自已是一位好皇帝,但是絕不是一位好父親。
如果沒有李豐田的提點,歷史就會如李豐田所言那樣去發生。
好在這種情況沒有發生。
太子的優秀,是有目共睹的,現在,缺的就是真刀真槍的歷練。
也許有些不忍,但是正如李豐田所說的那樣,不趁著現在還能為他遮風擋雨的時候護送一段,難道還等著未來自已死后,太子孤獨的上路?
自已這么多年努力為什么,不就是為了打個好底子,未來讓太子做起來不像自已這些年這么辛苦?
正在李二在大腦中博弈的時候,王德聲音傳來了:“陛下,安西都護急報!”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