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望聽后,一臉得意的說道:“回侯爺,在下字建國!”
喵的,還說不是你!
李豐田已經無力吐槽了。
要不要給你唱一段“youngan……”
“呂院長,只有一位董大匠,人能夠嗎?要不要再找幾人來?”李豐田問呂才道。
“不、不、不,”還沒等呂才回話,董望卻是先開口道:“侯爺,不是在下張狂,沒人比我更懂木匠和機械了,在下一定能完成侯爺的委托的。”
董望一邊說,一邊伸出兩個食指,左右搖擺。
行吧,希望你下輩子投胎不要投到北新洲去……
既然董望如此有自信,李豐田也就不再說什么了,拿過圖紙,便直接進入了正題。
不得不說,行家一出手,就知有沒有,經過李豐田的一番解釋之后,董望就明白李豐田的意思了!
“侯爺,正如您所說的那樣,這個軸承和叫滾珠的東西,做起來是非常麻煩的,不過,按著侯爺的意思,做一個簡易的,讓它動起來的簡易的車,應該問題不大。”
“哦?董大匠可是有什么想法?”
“我認為,這種叫自行車的問題,無非就是用人力代替畜力,也就是說,只要讓人力讓這輛車動起來就行了。這兩個踩踏板,就是動力的來源,只不過現在鏈條的問題無法解決罷了。”
“所以,既然是踩踏,那不妨就將前后輪連起來,加一個踏板,這樣就可以用腳踩同時給前后輪提供力量了。”
董望一邊說,一邊在一旁的紙上畫了起來。
當然,畫的是示意圖,但是,簡單幾筆,李豐田就看出門道了。
因為這個前后輪的設計,李豐田看著有點熟悉。
乍一看之下,這車的前后輪之間,有一個橫桿連接,其中,橫桿的中間段,有著兩個踏板。
這結構怎么說呢,有點像火車的輪子。
當然,不是高鐵的那種,而是老式蒸汽火車車頭的那種輪子。
細心的人可能會注意,蒸汽火車的車頭后輪之間,就有這么一根杠桿。
但是李豐田細看看,這個結構好像又不如火車那個杠桿那么復雜。
(作者注:火車輪子之間的杠桿,叫瓦特連桿,這種連桿結構,不僅僅用在火車上面,許多機械都有用到。)
李豐田不知道哪里不一樣,但是既然已經設計出來了,那么就不妨先做出來試試。
實驗嗎,就是一次次的嘗試。
“從圖上看,應該是能動起來的,只是不知道,將這做出來,需要多久?”
董望一拍胸脯說道:“如果侯爺只是做個樣子看看的話,我帶著幾個徒弟趕個工,明日就能做出來!”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