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楚楚嗔道:“哎呀,你這個人,說話只說一半,都急死人了。”
包拯把手里的信紙一揚,道:“這就是侉仡族的寶藏,而侉仡族的族徽,我也是在常雨那里見到的,她也是侉仡族的幸存者,若我沒有猜錯,她和蒙放應該是一對兄妹。”
凌楚楚驚訝地道:“常雨和蒙放是兄妹?”
包拯道:“這只是我的猜測,蒙放之所以要跟瞎子同歸于燼,大概是想讓這件事情在他這里終結,也是為了保護常雨,不想讓她牽連進來。”
凌楚楚道:“那這個寶藏呢?”
包拯道:“這是銅油。你還記得白針山外面的那個湖嗎?山上山,白山抱千翠。山上山是一個‘出’字,指的就是白針山外的那個湖。水中水,黑水擁萬紅,指的就是銅油。銅油在湖里,就是水中水,燃燒起來就是萬紅。這就是侉仡族的寶藏!”
凌楚楚也想明白了事情的始末,幽幽地嘆口氣,道:“常雨也真是可憐,希望她能開始新的人生吧。”
……
一轉眼,半個月過去。
自從破了高麗使節案和天鴻書院案,包拯名聲大噪,并且得到了一個廬州第一聰明人的綽號。走在街上都會引起路人的圍觀,不是想找他比試,就是想把閨女嫁給他。
這件事讓包拯非常煩惱,當然,還有一件比出名更讓他煩惱的事情就是沒錢。
包拯的家境并不富裕,再過不久他就要上京趕考,需要一筆盤纏。
以前的里經常會有這樣的橋段,比如某某樓的一個花魅看上了上京趕考的書生,把自己贖身的錢給了書生當盤纏……由此可知,上京趕考需要一大筆盤纏,這筆錢對于包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。
**想過,自己是不是重操舊業,到街上隨便摸幾個肥羊,就能把這筆盤纏湊出來。不過后來想了想,這種事若是讓包拯發現,他肯定得跟自己翻,也就熄了這個念頭。
反正盤纏的事情到時候自會解決。
這天,公孫策來了青天藥廬。
“公孫兄,你怎么來了?”包拯道。
“我是來約你一起上京的,好有個照應。”公孫策道。
“上京?離秋考之日還有兩個月,為什么這么早就上京啊?”包拯道。
“這你們就有所不知了。考狀元,考試只占一半。”公孫策道。
“那另外一半呢?”凌楚楚道。
“是名望!”公孫策出身于官宦之家,雖然是第一次參加科舉,但對其中的門道卻了如指掌。他也不吝惜將這些門道告訴包拯。“每年秋季,全國的人才都會云集卞京,在同輩中有影響的人就會傳到考官的耳中,這叫先聲。如果能給監考一個很好的印象,他在批示考卷的時候自然就會事半功倍,這就是所謂的竅門。”
“這一次的狀元和榜眼,我想非你我莫屬,所以想跟你早一點一塊起程。”公孫策臉上充滿自信,仿佛狀元和榜眼已經是他們的囊中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