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俺家現在過的還行吧。”
冬梅有點不好意思,也帶著有點驕傲的點點頭。
旋即,她又搖頭,“白老師,你還記得馬莉莉嗎?”
白鹿茫然搖頭,“哪個馬莉莉?”
冬梅解釋,“就經常穿她哥哥褲子去上學的,比我低兩級。你還帶了過她們班的!她爹嫌長頭發礙事,還給剪得像個男孩子,頭發很短很短!”
“哦。她啊,我記得,記得。三年級就讀了半學期,就死活不愿意上了,說同學們都愛笑話她。”
依靠冬梅描述,一個個瘦黑瘦黑的小姑娘形象,在白鹿腦海里浮現。
終于想起是誰了。
她那時快沒法代課了,恰好有老師生病,要時常幫忙去看一下那個低年級的班。
對這“馬莉莉”,她也算有很深印象。
只,對方不愛學習。
再加上家里孩子多,在學校又和同學鬧矛盾,后來就不愿上學了。
班主任也曾去家里找過,可這小莉莉死活不愿意讀書了。
當然。
她也明白。
更多,還是家里貧困的緣故。
可以說,馬莉莉家比冬梅家還難,家里有四兄弟,外加三個妹妹,加上爹娘、以及爺爺奶奶,一大家子,足足十一口人。
能讓孩子讀到三年級,都非常不容易了。
“她那時沒自已的褲子,好點的,都讓給姐姐了,她只能穿她哥退下來改的,衣服也是,所以,老被大家笑話,不想上學。”
冬梅解釋了下。
馬上又轉而道,“白老師,她家現在過得可好了,是咱們馬村最好的那幾戶了。”
白鹿了然,“也是家里都去廠里上班了?”
“對!”冬梅點頭,“她大哥進廠子更早,現在都當主任了。以前,村子里都笑話她家,說幾弟兄以后要么打光棍,要么得拿妹妹來換親,就這,還差一個。還說,最后剩的那個,估計要娶茅塘的……”
見冬梅說著說著,忽醒然的連忙捂嘴,白鹿不由笑起來。
“嫁人不嫁茅塘的,娶人不娶茅塘的”。
這句在當時流行的“諺語”,她還是知道的。
想想,連馬溝村過得最難的,別人都覺得茅塘這邊說親是高攀。
可見茅塘那時有多難,是有多被別的村看不起。
冬梅瞧白鹿沒生氣,這才松口氣,繼續道。
“現在。她家過的最好,她姐明年也能進廠做事了,以后,她家里掙錢就更多了……對了,之前別人家都蓋了新房子,就她家沒動,都說,她家準備學你們茅塘,明年也蓋樓房住……以前,可是一大家子就住那幾間泥瓦屋!說起來,她家才是馬溝變化最大的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