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威帶著自己的部下,邁著緩慢而又堅定的步伐,一步步的向著八大王的營寨行來。
隨著他們越走越近,八大王的臉色也變得越來越難看。以他的眼力,他能準確得判斷出對手的人數——五百人!
足足五百名重裝步兵,這個數量讓他不由得暗自心驚。
以重裝步兵起家的八大王,自然是知道重裝步兵的可怕。在歷史上,重裝部隊一直都是戰場上無敵的存在。
重裝步兵以及重裝騎兵,一直都是古代戰場上最為強悍的兩大攻堅利器。
在重裝步兵之中,有秦銳士、魏武卒、齊技擊、陷陣營、北府兵、戚家軍這樣的強軍。
而在重裝騎兵之中,也有趙邊騎、玄甲軍、背嵬軍這樣的精銳。可以說,在古代的戰場上,但凡擁有它們兩者之一的,都可以成一方霸主。
在巡防隊的戰斗力漸漸形成之后,王燁甚至還有些“喪心病狂”的為巡防隊配備了盾牌。這樣,有了板甲和盾牌的保護,又有長槍和橫刀作為武器。
每一名巡防隊的戰士就都成了人形的戰爭堡壘。只要看他們身上的裝備,和他們整齊的陣列,八大王就知道,自己的后衛部隊和后方的寨墻,絕對擋不住他們。
在戰斗開始之后,如果他不能立刻制止這些戰爭堡壘前進的腳步,他的大營可能會輕易得被巡防隊殺個七進七出。
重裝步兵和重裝騎兵在攻堅的時候,各有各的優點。騎兵的沖擊力更強,機動性也很強,如果打不過還能跑的贏。
但是,在面對重裝步兵方陣的時候,重裝騎兵部隊有些時候會有些束手束腳。
很多人都知道,所謂的“弱宋”其實對外戰爭的勝率很高,有人統計過,“弱宋”對外戰爭的勝率甚至能達到七成。
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因為兩宋打的大多是防御戰。無論兩宋這邊是守城,還是用重裝步兵結成方陣野戰,北方的鐵騎其實都沒有太好的辦法應對。
但是,重裝步兵的缺點也很明顯,那就是機動能力太差,一旦戰斗不利他們甚至可能都沒有逃跑的機會。所以兩宋雖然對外戰爭勝率很不錯,但是只要一打敗仗,通常后果都很嚴重。
這也可以說是,兩宋經常被人調侃成“弱宋”的其中一個原因了吧?
當然了,這些和八大王都沒有太大的關系,他現在巴不得王燁的巡防隊是一支騎兵部隊。
因為,重騎兵部隊的另一個問題就是,如果他們陷入到了敵人厚實的軍陣之中,戰馬跑不起來,失去了速度和沖擊力,他們在沖陣的時候殺傷力就會弱很多,更不用說他的部隊現在還有一座營寨保護。
可是重步兵則不會,重步兵部隊不以沖擊力取勝,他們是以殺傷力取勝。他們的戰斗力,不會因為陷入敵人的軍陣之中而減弱,而且除非是那種高大的堅城,低矮的寨墻可擋不住重步兵的腳步。
所以八大王現在才會這么不想見到巡防隊,憑借他占據著絕對優勢的兵馬,他或許擋得住一支重裝騎兵部隊,但是絕對很難擋得住一支精銳的重步兵部隊。
無論此時八大王的內心有多么的不甘,他都要立即改變自己的計劃。他必須放棄對王燁的伏擊,轉而想辦法抵擋巡防隊的沖擊。
要知道,在裴松之為《三國志》做注的時候,曾經引用過《英雄記》中對陷陣營的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