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博簡心驚的,就是這萬山城當真是人人如龍。
如果萬山城一萬多的人口,都有這樣的見識,那可就是一萬多實實在在的讀書人。
以這些人的本事,做個一縣尊長可能都足夠了。
只是,他有點想不通,這些人為什么能有這樣的見識?
這種水平,別說是他們這些剛剛讀書識字一年的人。
就是寒窗苦讀十年,也未必能行啊!
很多士子滿腹經綸,寫得一手的錦繡文章。
但是很多治國的道理,還得是他們金榜題名之后,在官場上打磨一段時間才能明白。
這萬山城的人,難道各個是大儒轉世不成?
怎么一個個都能有這樣的天資?
然而很快,他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竅。
他在一處地方,看到了一個公告板。
他看到有很多人在那里議論著什么。
他湊上前去一看。
只見那里寫的都是萬山城的一些時政要聞。
還有一個名為社論的專欄上,寫的都是王燁對時事,以及各種政策的評論。
他這才明白,萬山城的人都是怎么擁有那樣的見識。
有這樣一個人對他們時時提點。
就像一個飽學大儒、官場宿老,手把手的教這些人為官的道理。
再加上他們時時討論,相互印證,他們的本事增長的不快才怪呢。
他已經可以確定,王燁絕對是有爭霸天下的心了。
否則他不會培養這么多的能人。
同樣,他也可以肯定,王燁絕對是想要動搖士大夫統治的根基了。
從萬山城的百姓討論的那些事兒就能聽得出來。
王燁對士大夫的存在絕對是深惡痛絕。
如果他有能力,絕對會對士大夫下手!
而從現在萬山城的情況來看,王燁絕對是有這個能耐的!
他在心里已經暗下決心,這一次回到京城,一定要告知兩位相公,這萬山城的真相!
讓他們無論如何一定要說服皇上,早日除掉這個萬山城。
其實他也明白,現在的大梁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。
士大夫們再這么禍害下去,大梁怕是最多只能撐個二三十年了。
但是,自古以來這樣的事兒多了去了。
每到王朝末日,這樣的局面都會出現。
士大夫們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簡單。
就是各家找人投資,誰能站在新王朝的那一邊,誰就能繼續榮華富貴下去。
如果沒能站隊成功,那就只能煙消云散了。
而那些站隊成功的,甚至能更加的顯赫。
因為分蛋糕的人少了,他們能獲得的利益自然就更多了。
不過,在萬山城之中,他也看到了對大梁有利的地方。
其一,自然是老生常談的人口問題了。
萬山城雖然富足,但是街面上卻顯得有些荒涼。
這一點很容易看明白。
另外一個問題,則是萬山城的法度。
他非常好奇,萬山城為什么那么干凈?
萬山城的一切為什么那么井然有序?
后來跟劉介一打聽他才知道。
萬山城的法令居然那么森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