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人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土地財富,但卻基本不用上繳賦稅。
而且很多勛貴還橫行鄉里,弄得民不聊生。
在天下太平時還好些,等到亂世將近,就總有人想著要對勛貴下手了。
之前,皇上還會庇護他們。太祖賜給的丹書鐵券上,明明白白的寫著與國同休。
這四個字可不只是說著好聽的,而是勛貴存在的基礎。
只要皇家不倒,他們這些勛貴就能一直富貴榮華下去。
如果皇家完蛋了,他們這些人就是任人魚肉的肥羊。所以大多數的勛貴,不一定會忠誠于皇上,但基本上會忠誠于皇家。
當然,也有一些比較厲害的。他們手中掌握著巨大的權力,新朝鼎革天下的時候,他們能夠為新朝出大力氣。
這樣的家族,也許能夠在新皇家那里繼續富貴榮華下去。否則,勛貴是真的會與國同休的。
所以,一般皇家也會比較信重他們。文官集團如果想找勛貴的麻煩,天子如果能伸手,通常都會拉一把。
可是最近,天子似乎也對這些勛貴不滿了。
這其實也怪不得天子。大梁即將迎來巨大的危機。天子心里還是有數的。
要度過危機,他就需要大量的錢糧。正常的渠道,他是搞不到的。
向百姓加稅,他更加不敢。民亂,可剛過去不到兩年。再敢加稅,說不定就真的要天下大亂了。
于是,皇上就對勛貴伸手了。
有一說一,有很多勛貴,尤其是到侯爵和國公這個檔次的勛貴。
他們的日子,可比皇上過的寬裕多了。讓他們出錢幫天子渡過危機,他們其實是有這個能力的。
可是揣在自己兜里的銀子,怎么可能再拿出來給別人?
即便是皇上也不行!
不久前,皇上管勛貴要錢。那些勛貴不是推三阻四,就是拿個幾百上千兩了事。
據說那位縱情詩詞的皇上,打碎了好幾盞琉璃燈盞。狠狠地發了一通脾氣。
襄平侯其實是想幫皇上度過危機的。他畢竟不是正統的襄平侯傳人。
他沒有那些勛貴,那么自我感覺良好。他的腦子清醒的很,如果天子渡不過這一次的危機。他們這些勛貴,別說榮華富貴,能保住自家人的性命就不錯了。
可是那些腦滿腸肥,貪得無厭的老蛀蟲。他們死活不肯拿錢,徹底惹惱了皇上。
皇上發脾氣的消息傳出來,他就知道事情要遭!
跟皇上有關的消息,怎么可能這么輕易就被外人知道?
除非皇上自己想散播出去。
那么皇上為什么這么做呢?
這還不簡單?
很明顯,他就是想釋放一個信號!
朕,對這些勛貴不滿了!
有想動手的,請趁早!
領悟到這一點之后,他嚇得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。
最近他嚴令約束族中子弟,甚至還親手重罰了幾個不聽話的。
為的就是想度過這一次的災難。
可是不想,禍事還是找到了頭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