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早朝之后,王燁就來到了趙欽宏的皇宮之中。他親自向趙欽宏求證之前包岑正的猜想。事實果然如包岑正預料的那樣,而且甚至可能比包岑正想象得還要嚴重。
趙欽宏說:“兩廠一衛之中肯定出了問題。雖然我不知道在哪里出了問題,但是在京城之中,有些事我和夏玉光知道的,可能比兩位輔臣知道得還晚。”
王燁在趙欽宏的話中聽出了兩層意思。其一,兩位輔臣在兩廠一衛之中隱藏的暗子一定很深。其二,夏玉光是絕對可信的,而且趙欽宏恐怕已經排查過兩廠一衛的高層了。
趙欽宏接著說:“如果朕的兩廠一衛出了問題。那朕的親軍就不一定絕對靠得住了。所以,朕不久前更換了很多親軍的軍官。”
王燁點點頭,想來,趙欽宏等待了這么久,才下決心對兩位輔臣動手。應該也跟自己的親軍可能有問題有關。
這也難怪,趙欽宏畢竟沉迷于藝術太久了。他給了別人太多的機會,那他就不要怪別人對他最親信的人下手了。
王燁說:“這樣做,雖然能保證親軍的可信度。但是,在這么重要的時刻更換軍官,對部隊的戰斗力也有不小的影響吧?”
趙欽宏說:“兩害相較取其輕,相比起讓我的親軍繼續不可靠下去。我寧愿損失他們的一部分戰斗力。”
王燁點點頭說:“那兩位輔臣在京城之中還有其他的勢力嗎?”
趙欽宏仔細思索了很久才說:“勛貴那邊應該跟兩位輔臣早有聯系。”
王燁眉毛一挑,他連忙追問:“何以見得?”
趙欽宏說:“除了我親自下詔的那一次以外。我都已經想不起來,有多久沒有人彈劾侯爵以上的勛貴了?”
王燁默然無語,勛貴一直是朝廷之中最特殊的一股勢力。按理來說,他們掌握著幾十萬京營,應該是朝堂上非常強大的一股勢力。
但是,因為京營的腐-敗,他們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早就喪失得非常嚴重了。可偏偏,他們又一個個都是超品的貴族,他們的地位比內閣的閣老還要高。他們享受得特權,更是除了皇族之外最多的。
這種不尷不尬的處境,讓勛貴們似乎總是能鬧出一些事情來。因為地位高、特權多,所以很多勛貴都是小錯不斷、大錯不犯。當然,也有一些特別紈绔的,大錯小錯一起犯。
這種地位高、話語權卻不大、但是卻又總有話柄給人的存在。向來都是言官們最喜歡彈劾的存在。因為彈劾他們風險太小了,但是彈劾他們能收獲得名聲卻不小。
如果,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,沒有人主動彈劾這些勛貴的話。那就說明,一定有人跟言官們打過招呼了。
能做到這一點的,也只有身為文臣之首,甚至天下士林之首的兩位輔臣了。所以,趙欽宏懷疑勛貴們早就跟兩位輔臣有些默契是正確的。
不過,王燁還是有點疑問:“那個時候,兩位輔臣應該沒有能力拿出足夠的價碼,讓勛貴們倒向自己的那一邊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