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有些殘忍,雖然有些有傷天和,但是王燁和安宰元為了各自想要守護的百姓,他們都只能選擇徹底的埋葬這二十五萬青壯。
吳志杰也沒有太多的意見。攻破漢城的功勞他是搶不到了。在從遼東出發之前,在遼東軍內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。吳志杰和吳爭兩人通過抽簽決定了各自負責的戰役。
那個時候,王燁雖然還沒有決定要從仁川直接攻入漢城。但是,漢城戰役也一直在遼東軍的計劃之中。只不過,那時候王燁的計劃還是從陸路一路攻入漢城呢。
暫一師和暫二師,這兩個師在規模上、在武器裝備上、在訓練程度上都不相上下。兩位師長的能力也都差不多,無論讓誰來分配攻破漢城這個最值錢的戰功,恐怕都難以在這兩人和這兩個師之間做出選擇。
當時王燁實在是沒辦法了,他就只能拿出抽簽這個餿主意出來了。不過,在那種僵持不下的局面下,抽簽可能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。
吳爭的命很不錯,他上來就抽到了攻破漢城的任務。吳志杰雖然非常的郁悶,但是愿賭服輸,他也沒有辦法。
于是,為了平衡吳爭和吳志杰的戰功。渡江戰役和平壤戰役的戰功就都歸吳志杰了。
這三大戰役,是戰前遼東軍就已經預料到了的,一定會打起來的戰役。所以這些戰功早早得就分配好了。
不過,吳志杰總是覺得自己吃虧了。為了彌補這種感覺,吳志杰早就下定了,要盡一切可能撈戰功的決心。
這二十五萬的高麗正規軍,在吳志杰看來都是紅果果的戰功啊!吳志杰自然是不希望放他們走的。
所謂的圍三缺一也不過是一種策略而已。即便真的有人從那個缺口之中出去,吳志杰也不擔心,他自然有辦法把那些人重新變成自己的戰功的。
既然圍三缺一的想法被王燁否決了,吳志杰也只能按部就班得用正面強攻的辦法,把本來就屬于他的戰功拿到手了。
雖然這么做會加大戰役的難度,可能也會增加部隊的傷亡,吳志杰也都認了!
就這樣,吳志杰還得在平壤府之中奮戰一段時間,
吳爭可沒有心情管那么多的客觀原因。他只知道,自己先于吳志杰一步,把屬于自己的戰功拿到手了。
吳志杰和吳爭實際上也算是競爭對手了。他們兩個這種級別的軍官,即便是到了正規軍之中服役需要降級。他們的級別也不會低了。
現在,還沒有人能說明白,遼東軍下一波擴軍的規模能有多大?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高級指揮員的崗位一定是珍惜的寶貝。
吳志杰和吳爭都是有資格,在未來爭一爭高級指揮員的。甚至現在,他們兩個人就已經開始競爭了起來。誰在這一次戰斗之中打得漂亮?誰就能在后面的競爭之中占據上風。
在吳爭看來,現在毫無疑問是他占了優勢。他的戰功不僅象征意義上更大,而且還用比吳志杰更短的時間就完成了,這也難怪吳志杰這么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