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想了想又道:“金陵合不合適,需要時間檢驗。”
朱炫說道:“但是等到檢驗結果的時候,就是浪費時間了,有些事情如果孫兒不做,未來的文珪不一定能做。”
“爹,孩兒可以的。”
文珪一聽,這就不樂意了,道:“孩兒未來,一定比爹爹做的好。”
“咱相信文珪。”
朱元璋哈哈一笑,又道:“但是遷都了,牽扯的太大了,很不容易。”
朱炫低下頭道:“孫兒有信心可以做到,皇爺爺還沒說,怎么看。”
他期待的眼神,往老朱看去。
只見朱元璋沉吟了好一會,嘆道:“自古以來,長江以南的朝代,除了偏安一隅的宋,基本得不到長久,對吧?”
朱炫回想了一下,點頭道:“好像是的,宋的下場,也是挺慘,但孫兒不是從這個分析,孫兒看到的是金陵的紙醉金迷,太過浮躁了。南方自古繁華,鶯鶯燕燕,很容易讓官員陷入其中,產生腐敗,比如孔公鑒。”..
他提出了這個例子,又道:“在前不久,孫兒放過孔公鑒一次,可以不計較他去青樓,但很快又讓孫兒看到,他在秦淮河一艘船上玩樂,還有黃子澄,他之所以聽從孫兒的安排,還不是被孫兒看到他上船了。”
這些不過是例子,類似的人,只多不少。
通常在家里發現一只蟑螂,那么藏在家里暗處的蟑螂,肯定多不勝數。
朱元璋微微點頭,好像醒悟了,當年選擇金陵,確實是欠缺一些考慮。
只不過,朱炫看到他不生氣,也不強烈反對,明白遷都一事,還是能得到承認,皇爺爺也逐漸意識到有什么不對。
“你說的,都有道理。”
朱元璋考慮到最后,贊同地點了點頭。
這就是得到承認,老朱肯定遷都的想法了。
其實也是朱元璋回想起,曾經朱炫提到過的事情,所說的基本都很合情合理,說的也很對。
“乖孫認為,遷去何處?”
朱元璋又道。
“北平!”
朱炫說道。
“哦?為何?”
朱元璋聽到北平的時候,還是很意外的。
他還以為,朱炫看重的,是西安,或者洛陽等,畢竟此二地,是多個朝代的帝都了。
朱炫說道:“北平北邊,就是草原,盡管現在的草原,被孫兒壓得死死的,也被同化了部分,但未來如何,誰也說不準,遷都北平,希望后世子孫,天子守國門,君臣死社稷。”
“好!”
朱元璋眼前一亮。
沒想到乖孫所想的,還是如此長遠。
好一個天子守國門。
作為大明天子,就應該親自守衛大明,而不是留在金陵紙醉金迷。
大明是他們朱家的,朱家天子不守,以后誰來守?..
朱元璋又道:“文珪,聽到了吧?好好地把這句話記住。”
文珪不太能理解,這句話為何如此重要。
但是,太爺爺這么說,他就這么答應,很肯定地點頭道:“太爺爺,孫兒記住了。”
“好重孫!”
朱元璋哈哈大笑,又道:“乖孫也好,天子守國門,君臣死社稷,咱們朱家,咱們大明,就應該如此,乖孫說得真好。”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