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不是官契有這個效果,誰會花幾兩銀子去衙門辦官契?
秦二叔秦二嬸氣得臉色扭曲,可沒法子,只能把田契還給秦小米:“給你,沒弄壞啊,別想趁機扣我們二房的分紅!”
秦小米拿回契書,臉色一冷,道:“好好準備回村的事兒,再敢鬧騰浪費大家伙的時間,就扣你們分紅,扣到你們倒賠為止!”
嘶,還會倒賠銀子?!
秦二叔秦二嬸到抽一口冷氣,怕了,只能賠著笑臉,去張羅晚飯的事兒。
翌日一早,又開始準備著回村的東西,以及給城里相熟人家的年禮。
“這一趟,府衙的趙班頭、陳班頭、羅師爺、以及府衙的三位大人都幫了咱們不少,不拘他們收不收,咱家的年禮都必須送到。”
“府軍的高百戶,也幫了咱們不少,他還極看重大郎,他的年禮也不能少。”
“還有無則藥行、長濟藥行、薛六掌柜、湯掌柜、趙老弟他們,還有啟明街的鄰居們,也要給份年禮會東漠文的莫秀才家也要給。”秦爺爺邊說邊讓秦小米寫下名單,又知她不喜莫家,說了一句:“都是鄰居,這水得端平了。”
秦小米:“孫女知道。”
秦二叔秦二嬸在旁邊聽得心頭嘩嘩淌血:“爹公爹,這么多人家都要送年禮,那得花多少銀子啊,減點吧,要不干脆別送了!”
秦爺爺搖頭:“不成,寧肯年禮薄,也不可不送。”
秦爺爺跟秦小米商量過后,定了四個檔次的年禮。
第四檔,送鄰居的,五百錢的禮。
第三檔,送趙嚴幾家、薛六掌柜的,一兩銀子的禮。
第二檔,送無則藥行、長濟藥行、趙班頭、陳班頭、湯掌柜他們的,二兩半銀子。
“至于羅師爺,加到三兩銀子。”
第一檔,送府衙三官,以及高百戶的,最高,五兩銀子。
秦小米只想當寡王,挺煩這些人情往來的,定下年禮的檔次后,把購買啥樣年禮的事兒,扔給姚娘子與肖老嬤嬤:“你們來列禮單,完事兒了給我過目就成。”
“是。”二人都做過管事的,這種差事是辦老的了,又根據東北州這邊的情況,很快定下每一檔年禮的物品。
給趙嚴幾家的,多是實用的糖油布等物。
給府衙三官的,全都沒有入口的東西,皆是筆墨紙硯這些送文人的老例東西。
秦家又花了一天工夫,把年禮采辦妥當,分檔次包好后,第二天送往各處。
趙嚴幾家收到年禮后,很是過意不去,是暗下決定,定要幫秦家守好府城的產業,不讓秦家的產業受損。
趙班頭、羅師爺他們收到年禮,挺高興的,是特地把秦家的年禮拿去給大人們。
府衙三官見到年禮后,說了一句:“秦家有心了。”
長濟藥行的鄒掌柜見了那幾件年禮,算算價格,嗤笑出聲:“泥腿子就是沒見識,這點子東西,還不及我一個世家仆賞給你們的貴重。”
盧管事忙道:“鄒掌柜乃是主家的得用之人,放出去做官都使得,賞給小的們的東西,自然不是那災民秦家能比的。”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