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呂族長所言甚是。”周老村長看向姜大郎,又看向秦爺爺,道:“姜小哥、秦大人,秦姜兩家尊重女子,很是難得,我們也很欽佩,可世道如此呀,這步子不能邁太大咯……咱們如今也實在沒有邁大步的本事。”
“對啊對啊,秦大人、姜總旗,慎重啊,女娃上學這種先例,咱們可開不起喲。”其余村長,甚至是苗書吏都在勸。
秦爺爺道:“諸位放心,我家就是給提個意見,沒有一定要女娃去鎮學讀書、不同意就不辦鎮學的意思。”
提出讓女娃去鎮學讀書這一條,是小米讓加進來的,目的也不是為了辦女學,而是把女娃也該讀書識字這個理念,植入鄉親們的腦海。
讓鄉親們明白,誒,這世上,男女都是該讀書的。
有了這個理念后,就能開始迂回、漸進的去實現它……
秦爺爺說:“這樣吧,進鎮學讀書的男娃,回家后,要負責教導家里女子認字。”
“這事兒很有好處,能幫男娃溫習白天所學功課,還能不花錢就讓家里女娃識字。”
“這樣幫扶教導個幾年,等女娃大了,也學會不少字了,去說親,人一聽你家女娃識字,媒人都不敢輕視,是會拿那家境比較好的人家來給你家姑娘挑。”
秦爺爺苦口婆心,跟里長、村長們細說好處,終于把他們說心動了。
周老村長道:“秦大人說得在理。說句真話,我家女兒能嫁給韓師爺,過了十幾年的縣城富貴日子,就是因為她識字,所以我同意秦大人的提議。”
呂族長也說:“我也同意。我家九娘就因為識了幾個字,會做賬,才能接到繡活,每月有百多文錢的進賬。”
其他里長村長聽后,點頭同意。
“好。”關書吏點頭,喊苗書吏,給他一份冊子:“這是剛才咱們說的辦學事項,苗書吏去宣讀,告知外頭的村民們。等村民們聽完后,若覺得有不好,可提出意見……但重要的是,要讓村民們明白,辦鎮學不是一句一筆錢的事兒,而是他們家的孩子想來讀書,他們家就得承擔一些責任。”
“比如責任一,來鎮學念書的男娃回家后,要負責教導女娃認字,還不可敷衍教導,得把女娃的功課帶回鎮學。一旦被人檢舉說男娃沒教女娃識字,取消這家男娃念書名額。”
“不想承擔責任的,沒天賦還想一直念書念個十年八年的,免談。”
正打算讓自家孩子要是考不上功名,就一直在鎮學念書,念到混個先生當為止的苗書吏:“……”
他咽咽口水,接過冊子,道:“誒,我這就去辦。”
鐺鐺鐺!
鐺鐺鐺!
這一天,鎮上的銅鑼聲就沒停過,呂胖三、苗書吏一直在傳話,喊得嗓子都啞了。
鄉親們也是嘰嘰喳喳,為了自家后代,議論不停,給了很多意見。
所以直到天黑,鎮學的事兒,也只是半議定,明天還得繼續商議,估摸著沒個幾天,完不了事兒。
晚飯后,姜大郎跟秦小米邀功:“小米,你的要求,我們都提了。給他們細數不少好處,見有好處,意動的人不少,想來讓男娃回家后教女娃認字這事兒,能成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