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蒙學班免費,但這兩個班,得交束脩。”
“賬房班,第一年,五百文錢;第二三年,一兩銀子。學滿三年,還想繼續就讀者,年束脩要增加到二兩銀子,再三年后,必須結業。”
“蒙學四年,賬房班再學六年,整整十年,莫說去給人做個賬房先生,就是去考書吏,亦是足夠了,沒有再賴在鎮學靠家里養的道理。”
“以上,為鎮學賬房班的規劃。”
“科舉班,前三年束脩與賬房班一樣。三年后,想要繼續就讀者,年束脩也是二兩銀子。再三年后,開始下場考縣試。”
“此后的束脩,以縣試成績來定。過縣試者,皆免一年束脩,第二年收取年束脩二兩銀子。”
“過府試者,免三年束脩,學子可安心備考院試。三年后,院試不第又想繼續科舉者,收取年束脩二兩銀子。又三年后,依舊不第者,鎮學會視其當時的學問,考慮勸其結業,或令其去別的書院求學,精進學問,再搏秀才功名。”
“過院試者,那就是秀才公了,不論是去府學讀書,還是去其他大地方求學,鎮學都會資助其三年,每年資助三十兩銀子。”
“三年后,若是考不中舉人,斷其資助金……能成為秀才者,應有賺錢糊口之能,鎮學不希望教出只會讀書不知賺錢糊口的書呆子。”
“三年后,若是能考上舉人者,鎮學會資助舉人公一百兩銀子,作為其進京趕考的花用。”
關書吏宣讀著,在場的里長村長們聽得眼冒亮光……錢,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錢啊!
要是他們的子孫爭氣,就能白白得到這些錢。
鐺鐺。
關書吏又敲小銅鑼,給他們醒醒神后,道:“請諸位記住,方才所說免束脩、給資助,皆是在學田、商鋪的產出能供養鎮學的份上,若產出供應不上,那鎮學給的資助,將會減少。這點,諸位必須跟村民說清楚,不可鬧出事情來!”
“誒誒誒,我們記住了,一定說清楚,請關書吏放心!”里長村長們應著。
關書吏又說:“科舉班、賬房班有季考,季考前三名,可免束脩。”
“這個好,這個好,如此那些兔崽子才會努力!”周老村長很是贊同季考給獎勵,這能刺激兔崽子們更加勤勉向學。
鐺鐺,關書吏敲鑼,又說:“這世上,不止做賬房、考科舉兩條路,還有很多活計能做。以后鎮學若有能力,會增加其他班,授以鎮學子弟賺錢過日子的本事。”
“但目前,鎮學還是以教娃娃們認字算賬為主。”
大家伙沒意見,都覺得撿到金子了:“明白明白,能讓娃娃們免費讀書識字四年,已經極好。”
“鎮學的選址,在新舊街之間,秦家炮制藥材坊的前方,靠近大村道的地方。”
鎮學左右是舊街與新街,前方是大村道,后頭是秦家炮制藥材坊。
可以說,鎮學的加入,徹底把新舊兩街給合并了,將泰豐鎮擴展了兩倍大。
“關書吏,鎮學管不管飯?”曹村長小心翼翼問。
關書吏:“鎮學有大飯堂,但不管學子飯食,學子要么自己帶干糧,要是想在鎮學吃飯,得交錢。”
“啊?不管飯?!”曹村長肉疼不已,想勸一番,可對上關書吏洞悉一切的眼神,又把潑皮話給咽回去。
關書吏:“秦書吏,把這些議定事宜分發給諸位里長村長。諸位回村后,要給村民開大會,把這些事宜說清楚,并讓他們簽名摁手印,免得他們以后耍賴說不知道。”
關書吏已經懂鄉親們的尿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