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子林等學子聽罷,羞得低頭。
應子林更是臉色漲紅的道:“先生此言真是羞煞學生,為國為民本就是學生們讀書的目的,那能許以功勞?”
康瑢、周融急了……應子林你能不能別裝?大家讀書考科舉當官不就是為了功成名就嗎?
你不要功勞,怎么功成名就,怎么升官?
應子林就是正得虛偽、不真實、沒點人氣、鄙視這種人!
二人在心里瘋狂蛐蛐應子林。
而周融這小子原本是在縣鄉武堂管賬的,可高產雜糧薯種的事情出來后,他繃不住了,找了個給老軍爺們捐物的由頭,從縣郊殺了回來。
剛回來,物資還沒給老軍爺們送去,就遇上關秦姜三人來找筇老荀老的事兒。
他一向機敏,知道定有大事,就沒離開,果然入夜后,先生與師祖就把他們喊來,說了‘開世家私倉要糧食’的事兒。
“子林娃娃,你這話就錯了。”荀老道:“干活就必須拿工錢,干活不拿工錢那叫自甘下賤。而功勞就是你們的工錢,必須得拿,還得拿大頭。”
“且許以功勞,是為了釣那些見著功勞才肯動彈的人家……糧草之重,不是你們這十二家開私倉捐糧就能解決的,得百家千家都開私倉捐糧,才能為大魏籌集到足夠的抗戰糧草。”
荀老頭又說:“不強求你們必須做,但做與不做,你們得快些做決定,不然解家那邊把信報到京城與江南,咱們想弄糧草就沒那么容易了……他們會轉移糧草,甚至把糧草燒了毀了,帶著朝廷的人去看空倉,也不會開私倉捐糧食。”
“師祖您這話就過了,我們世家歷代都以為民請命為己任,有糧肯定會捐,怎可能像您說的這樣,故意毀糧也不捐?您這是偏見,是無證據的攀誣!”江南金陵沈家沈引明怒道。
江南東江府的齊玉從亦是臉色不好的道:“師祖的設想過于夸大了。豆粟珍如珠,即使是世家,亦珍惜糧食,絕不敢故意毀糧。”
齊玉從又道:“師祖,若是要世家開私倉出糧食的圣旨下來后,無一家故意毀糧,還請師祖寫一篇罪己文,向天下人謝罪。”
“齊同窗不可。”應子林阻攔他。
可齊玉從有世家子的傲氣,毫不退讓:“請師祖答應,否則江南東江府齊家退出此次為東北州籌集糧草之事!”
“哈哈哈,好小子,行,有傲氣,老頭子答應你。”荀老頭很高興,還拿出紙筆,當場給他寫了一份字據:“字據,拿好,要是將來世家無一家故意毀糧,老頭子我又不寫罪己文謝罪的話,你就拿著這字據來討伐我。”
齊玉從接過,細看后,點頭道:“多謝師祖。徒孫現在就明確告知先生與師祖,徒孫會勸說長輩,開自家私倉,為東北州籌集糧草。”
“應學首,請把我齊家之名,記入《開私倉為國朝籌集抗敵糧草名冊》上。”
“齊兄,你這么快就決定了?不再想想?”江淮州臨河府的吳聯書問。
齊玉從豁達一笑:“此乃利國利民利戰又利家族,還能讓家族,以及你我之名記入史冊的大好事,為何不做?”
吳聯書、沈引明、陸清宇、蘇柏泰、董呈新、寧敬徽等人聽到‘你我之名記入史冊’的話,是紛紛涌起一股激動來。
世家子弟多,他們家里的兄弟也多,比他們年長的,已經為官數年,他們拿什么去跟兄長們爭?
能爭贏的機會只能是立奇功!
如今,立奇功的機會就擺在他們面前,雖說他們可能會被家族責罰,可他們相信,家族也是想立這功勞的。
所以他們道:“先生、師祖,我們愿為國朝出力!”
筇老很是高興,起身,鄭重給他們行了一禮:“多謝諸位學子的大義之舉,能見我大魏有你們這樣的后輩,老夫死而無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