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趙副將也得了個將功補過的機會,帶著麾下將士,巡邏監察東北成門口,嚴防有死士服毒裝作吃山薯芋薯中毒。
可因著趙副將有前科,崔太夫人信不過他,生怕趙副將又故意放水,給世家死士機會鬧事,讓崔應班欒闕等人家安排了武師與死士,幫忙巡邏監察。
趙副將及其麾下將士是暗呼冤枉啊……他們好不容易得了這個將功補過的機會,恨不得多長出幾雙眼睛死盯著,怎會故意放水?
趙副將麾下見狀,生怕自己被趙副將連累死,監察得越發仔細……幾方合力之下,直到天亮,東北城門口這一片是一樁意外也沒出。
所有吃下山薯芋薯的魏民,皆沒有任何不適。
梅千戶還派出自己麾下的半數兵馬,以及軍醫小隊,詢問所有離開的人:“老鄉,可吃了山薯芋薯?可有什么不適?若無不適,可以離開,若有任何不適,可讓軍醫給你們免費把脈,不收錢的。”
態度極好了。
把魏民都給整意外了。
有膽大的說:“軍爺,你們這樣兒,可跟沖進倉行里突擊搜查時不一樣呀。
嚯哦,小子有種,竟敢當面開涮!
梅千戶道:“東漠細作在咱們大魏潛伏百年之久,官軍二門不得不謹慎。放心,今天之后,突擊搜查的次數會減少,南來北往的貨物也會很快就給放行!”
這承諾一出,魏民們都很歡喜,靠著倉行貨運吃飯的倉頭、伙計、腳夫、車馬店、鏢局、客商們,全都活了過來。
“多謝軍爺體恤,請軍爺放心,我們是土生土長的魏人,只會做對大魏好的事兒,發現任何可以人畜物,會立刻上報!”
“多謝諸位。”梅千戶松了一口氣,又道:“諸位,山薯芋薯是個好東西,可有人不想這種好東西被推行種植,說它們有毒,所以請吃過山薯芋薯卻沒有任何不適的人,幫山薯芋薯吆喝一聲,以助兩種高產薯糧全天下種植!”
“此乃大義之事兒,我們愿意留名留指紋,證明山薯芋薯無毒!”
“對對對,我們要學瑢先生,也為天下做義事兒!”
數千魏民紛紛自發的在《服食山薯芋薯無毒證明冊》上,簽名摁手印。
鬧了一個時辰,到巳時過半,東北城門這一片,熱鬧才算削減一半。
可瑢先生開私倉為國朝捐糧抗敵的事兒、山薯芋薯的事兒,卻發酵得更加厲害。
來東北成門口祭拜瑢先生的人,絡繹不絕。
來炸貨鋪子吃山薯芋薯、上崔太夫人的莊子看新鮮山薯芋薯的人群,日夜不息。
捐資抗敵的人家亦是連綿不斷。
而因著康瑢與筇老、應子林、周融的關系,太周書院成了各家捐資的地點。
太周府乃是數朝古都,太周書院曾是數朝的國子監,又因世家門閥規矩重,平時是方圓一里地內,不許白身、小民靠近。
可如今,太周書院大開正門,崔山長、闕副山長、欒先生是親自帶著學子們,在大門口擺開一排排的登記長案,給來捐資的各方魏民,做捐資登記。
而從山長到學子,全都腰間扎白布,為康瑢吊喪。
崔太夫人、崔山長夫人、應家、班家、欒家的夫人們還專門設立了女杰捐資處。
消息傳開后,很多女子都趕來捐資……有捐田莊鋪子的,有捐半袋子麥子的,總之不論多寡,只要捐資了,就會登記在冊。
并言明:“女杰捐資助國朝抗敵冊,會由崔太夫人方,送往京城,直達御前,讓陛下知道女子為國朝抗敵所出之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