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發現,姜大郎是真有錢。
這小子肯定在剿匪寨的時候,私藏了戰利品,不然不可能拿得出這兩匣子的禮物。
一個匣子里,是珍珠、雁形玉佩、金銀玉三簪、青玉梳子、以及一塊金綢。
金綢啊,吐金絲的乃是琥珀蠶,這玩意可是奢侈品,大魏好像沒有來著,他從哪里弄來的?
另一個匣子里是契書,宅、鋪、田、地的契書都有,且不止一份,而是多份。
秦小米:“……”
姜大郎是在當兵嗎?
他不會干土匪去了吧?
好在,匣子里有姜大郎給她的信。
她展開信一看,信上交代了這些東西怎么來的。
一是用錢買的,二是用軍功換的。
剿匪、當眾揭開細作小王爺的身份、建立山內防線、建鄉武堂,這些功勞遠不止一個百戶之位,燕國公、梁將軍是深覺虧待了我,送了我不少好物件,我收下了,如今只是把一部分拿出來送給小米。
畢竟我能立功,是因著小米,所以這些功勞所得的物件,理應有小米的一半,小米安心收下就是,不用擔心是我犯律所得。
啊?
最后一句還挺幽默。
然而,‘犯律所得’并不是最后一句,署名處,還有一句小字:小米要開心。
姜大郎/盛霆知道,自己寫這樣的一句話,一定會惹她不高興,可這是他兩世的心愿。
可惜,秦小米不領情,手一動,把信紙團吧團吧,扔匣子里,再把兩匣子往箱籠里一塞,起身去前鋪,繼續陪女賓們。
午后,秦小米的及笄宴就散了,女賓們各回各家,準備過元宵節。
而此刻的泰豐鎮新大街,已經開始熱鬧起來,到處是各村、鄰鎮、縣城而來的鄉親們。
去年元宵節時,泰豐鎮辦了個花燈會,名聲傳開了,又得知今年薛曲聞關幾家依舊在新大街辦花燈會后,大家伙紛紛趕來看花燈、猜燈謎。
雖然大家伙都比較文盲,可萬一蒙中一個,就能賺到一筆不菲的銀錢,因此男女老幼都來湊個熱鬧,所以從午后開始,鎮上就很熱鬧。
到傍晚點燈時,已經人滿為患,需要將士們帶著鄉武堂的學員、呂苗吳等子弟巡邏隊伍,維護秩序。
咚咚咚!
年鼓聲不斷,而這個年鼓立于鎮學宅子的大門外。
年鼓旁邊,還有一盞特別大的九轉花燈。
花燈乃青竹模樣,分為九節,每節為一小燈,每一小燈皆繪制著不同的勸學圖。
一共九盞,一轉起來,九幅勸學圖里的先生與學子們,似活了過來般,吸引很多鄉親駐足觀望。
“天爺,鎮學的花燈也太好看了,這花燈有燈謎沒?猜中了,真能把這盞勸學花燈請回家?!”
“是啊軍爺,能把花燈請回家去不?你們給個準話啊!”
守在鎮學大門外的軍爺們:“不能!此盞九轉勸學花燈,乃是名士筇老先生特地派人從首府送來,只為賀泰豐鎮鎮學開學之喜,會留在鎮學里,暫不送人。但猜中上頭的燈謎者,筇老先生會給予九兩銀子的獎賞!”
將士們把這話喊了三遍,把鄉親們喊得越發激動,很多人都往這邊奔來,競猜謎底。
沒猜出謎底是啥,喊聲卻大,鬧哄哄的,藥材坊內都聽得見。
秦小米很高興,聲高好啊,如此才能遮住試爆的聲音。
秦小米吃過晚飯后,沒有去玩花燈,而是跟秦奶奶說了一聲,就帶著朱一青、肖白英等人,坐車去藥材坊。
秦奶奶不放心,交代秦二叔秦二嬸看好小珠她們后,跟秦爺爺坐車跟上她:“今天元宵節,鎮上那么多人,咱們得護好她……咱們不進有毒藥材專院,就在女工工坊門口等著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