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章事不過三
9月22號,星期天。
賈衛東吃好早飯,獨自騎著自行車到了農場。
一個星期沒來上班,賈衛東到了農場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視整個農場。
種植區的工人在忙著平整土地,澆上一遍發酵過的糞肥后再翻地,準備種植冬小麥。
“哥,記住一定要讓工人們按照兩米五寬挖好一條墑溝”賈衛東吩咐著秦大寶。
秦大寶現在對賈衛東是言聽計從,點頭說道:“您就瞧好吧,保證不會出岔子”
要想旱澇保豐收,墑溝的作用大了去了,旱時灌溉,澇時排水。真等水澇來了再挖,黃花菜都涼了。
工人們現在的戶口都是農場的集體戶口,都有糧食定量,但他們的勞動強度大,像賈春生和鐵牛這樣的壯勞力,一天的定量一頓就能給糙了。
賈衛東在農場推行中餐免費制度,農場工人的午餐由農場提供,美其名曰“工作餐”。
只有住宿在農場的工人,早餐和晚餐才要自己出糧食。
紡織廠原來不愿意待在農場的,現在腸子都悔青了,哪家單位有免費的工作餐啊?
也有人提出過質疑,賈衛東是這么說的:“農場有農場特殊的地方,農場的工人勞動強度大,消耗也大,定量不夠吃很正常,我不能讓工人手里捧著糧食,一邊卻餓著肚子,那樣會出大問題”
工人們不但能吃飽,還能省下一部分糧食貼補家里,讓工人們一個個都干勁十足。
養殖區的豬仔這一個多月長勢迅猛,大的幾頭已有近百斤,小的也有了六七十斤,都在以平均每天一斤多的速度在生長。
顆粒飼料的作用已初現成效,春節前給紡織廠提供一批肥豬將不再是笑話。
在整個農場巡視了一圈后,賈衛東回了場長辦公室。
姬雨菲和于麗現在星期天一般情況下都不休息。
她們倆人都知道,賈衛東在上學期間,平時一般不會來農場,只有星期天才會來。
姬雨菲還好一些,她是賈張氏的干閨女,可以名正言順的經常跟著何雨水一起回家住,于莉卻不行,只能眼巴巴的在農場等著。
“當家的,你來了”姬雨菲和于麗倆人正在邊織毛衣邊聊天。見賈衛東來了,紛紛拿起手中的毛衣,在賈衛東的身上比劃。
姬雨菲織的是毛線上衣,于莉織的是線褲,用的是藍色的毛線。
毛線都是賈衛東買的,全家人都有,給幾女都是買的大紅色的,這時候比較流行!
這時候的毛線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買到的,你得有票。賈衛東也動了不少的腦筋,花了不少的布票換來的,錢也花了不少。
“天兒馬上就冷了,你去廣州前咱們應該就能織好,你正好穿著去廣州”于莉邊比劃邊說道。
“好,那就辛苦你們了”賈衛東笑著說道。
十月份的廣州那邊要穿毛衣嗎?肯定是不需要的。
南方比北方暖和,姬雨菲和于莉是知道的,但是具體相差多少,倆人不知道,沒去過。
倆人也是從小到大都沒有出過京城的,賈衛東也不多說,帶著回來的時候穿正好。
“對了,當家的,昨天陸叔來農場了”想起了正事兒,姬雨菲趕緊匯報。
賈衛東坐到自己辦公桌前的椅子上,問道:“陸叔來農場有什么事兒?”
“陸叔問我們玉米的儲備情況讓咱們農場支持公家一批糧食”姬雨菲回道。
“怎么支持?”賈衛東疑惑的問道。
“也不是白送,是糧庫平價收購”姬雨菲解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