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,王朝暉就會親自帶著青銅簋復制品,帶著其他彩禮一起前往呂家。
我作為王朝暉的親收門徒,也要一并前往。
我正好可以借機會和呂澤潤聊聊,然后把假冢骨交給他。
就未來已發生的事情來看,我必須對呂澤潤坦白身份。
同時,我還得將假冢骨給呂澤潤。
呂澤潤會在將來某天,想辦法故意呂顯貴拿到假冢骨離開呂家。
只有這樣,才能完成對未來的閉環。
我知道,你們看到這里,肯定與我一樣都知道這里面存在很多悖論漏洞。
不需要細想就知道,原本我的人生沒有經歷這些事。
可2024年小先生轉移我意識后,我才開始以意識回溯的形式穿越時空。
任何人都知道,事情都是按照開始、過程和結果這三個順序來的。
而我都是先經歷結果,然后再回到過去,為了實現結果而制造過程。
如果是這樣,那么原本的結果又是如何誕生的?
不要說時空悖論,這從邏輯上根本就說不通。
更說不通的是,我經歷的結果其實也不是結果,還是過程。
我并不知道最終結果是什么,也不知道這一切到底是如何開始的。
以下我用三段話舉例說明:
對此時正看到這里的你們來說,這是“現在”。
而在你看到我寫下的這句話時,上一段所寫的現在已經成為“過去”。
此時寫下的這句話,對上面那句話來說就是“未來”。
單獨以上面三段話為基礎時就會發現,“過去、現在、未來”同時存在。
對于那三段話來說,這份文檔就是它們存在的世界。
而我這位寫下三段話的作者就是主宰一切的命運。
我可以修改那三段話,也可以刪除那三段話。
我如果修改那三段話,也不能改變原本想要表達的意思。
否則,我想要接著往下寫,就得改變原本想好的要寫的內容。
我如果直接刪除那三段話,就會讓這篇文章的內容徹底崩塌。
我想,時空也是如此。
已經發生的事情就像是已經寫好的內容。
我可以修改,但不能完全改變事情的本質。
但我不能直接刪除,就如歷史永遠不可能存在空白一樣。
即便是我刪除,用其他內容代替,讓文章得以繼續寫下去,也無法否認那三段話曾經存在過。
這樣形容也許不準確,但也好過我寫下一堆數學物理公式要容易理解。
現在,請各位把注意力從文章移開。
閉上眼,猜想下五分鐘后在你們身上會發生什么事?
嚴格來說,你不知道會發生什么,但你肯定認為自己是可以把控的。
因為五分鐘很短,是在你們可控范圍內。
你們有些五分鐘后可能會繼續看我的,而有些可能會轉而去看視頻。
不管怎樣,你似乎都可以決定五分鐘后要發生的事情。
可是,你們有沒有想過,五分鐘后會發生其他事情改變你們的計劃?
說不定就在此時此刻,你的手機會收到短信或者接到電話。
你會開始與人聊天,或者因急事出門,亦或者是其他突發情況。
總之,我認為還未發生的,就不存在。
這里的不存在只是理論意義上的,因為沒有發生就代表著一切皆有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