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顧靖澤的再度發言。
其余財團代表對視一眼,紛紛表態愿意出資幫助受苦的同胞們。
十分鐘后,總金額鎖定在1500億。
最關鍵的是——這筆錢不走政府財政,而是由七大集團聯合監管,每一筆支出公開可查。
五天后,西南某山區。
老農民張大山盯著手機短信,手不停發抖,“婆娘!快來看!真的到賬了!”
【華夏聯合救助銀行】您尾號xxxx的賬戶收到轉賬5000元(災后生活補助),可用余額5123.5元。
隔壁的王嬸哭著跑過來,“我家也收到了!還多給了3000,說是孩子讀書補貼!”
這樣的場景,發生在全國十七個省、兩百多個縣市。
沒有克扣,沒有拖延,錢直接從監管賬戶打到個人銀行卡。
某地官員試圖攔截資金,要求“統一分配”,結果當晚就被影狼衛帶走調查。
顧靖澤放話:“誰敢動這筆錢,我就動誰的命。”
發錢只是第一步。
顧靖澤很清楚,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。
計劃書中提到了三個目標。
第一:工廠復工目標
投資50億重建東南沿海三家大型服裝廠,優先招募當地失業工人。
與軍方合作,將廢棄軍工設施改造成民用機械制造中心。
第二:基建狂魔再啟動
修建十二條連接偏遠村的公路,確保物資運輸暢通。
修復三十七所中小學,教材、師資全部由顧氏教育基金會承擔。
第三:醫療保障網
白氏醫藥集團組建100支流動醫療隊,深入鄉鎮免費診療。
在災情嚴重的地區新建簡易醫院,藥品成本價供應。
……
一個月后,效果顯現。
某地暴民主動解散,拿著身份證去工廠報到,“上面說了,干活才有飯吃!”
曾被武裝團伙控制的婦女,如今在新建的紡織廠領到第一份工資,淚流滿面。
孩子們重新走進教室,黑板上寫著:感謝顧家集團以及捐助的好心人。
白今夏視察某重建小學時,一個小女孩跑過來,塞給她一幅畫:太陽下,兩個大人牽著許多小孩的手。
“這是顧叔叔,這是你,這是我們。”女孩天真地說。
白今夏瞬間紅了眼眶,接過畫紙,輕柔的摸著女孩的頭發流出感動的淚水。
白今夏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那個拯救亂世的人。
以前在白家,父母不受家族中長輩待見,所以她也成了不受待見的人。
哪怕她學業有成,哪怕她待人和善,統統都沒用。
那時候的她只有一個夢想,好好讀書好好工作,爭取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。
五年級那一年,他認識了轉學而來的顧靖澤,從此她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樂趣。
顧靖澤雖然很多時候是個悶葫蘆(因為顧家遭遇重創,性格大變),但卻會跟她講講心里話。
兩人的距離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拉近的。
畢業后,兩人私定終身,辦理酒席。
可惜酒席出了意外,顧靖澤被人誣陷抓走。
白今夏用盡辦法也沒找到顧靖澤,她一度以為自己這輩子都見不到顧靖澤。
而他們一家更是成為白家的笑話,被趕出白家,生活更加的艱苦,她更是出現了失憶癥狀。
直到顧靖澤再一次出現在她視野中,一次次喚醒她內心深處的記憶,她才慢慢恢復。
“這種感覺真好。”
白今夏欣喜的自言自語,“我成了大善人,成了救人水火的女英雄。”
“我飄了,嘻嘻。”
白今夏輕聲開口,聲音只有自己聽得見。
然而,表面上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。
實際上,并非所有人都樂見其成。
很多地方勢力表現出極度不滿。
某地下錢莊老板咬牙切齒,“以前借高利貸的,現在全去工廠上班了!”
被端掉的武裝團伙殘黨揚言要報復顧靖澤。
政府內部的爭議。
某高層會議上,有人陰惻惻道:“他顧靖澤是在收買民心!”
另一派反駁,“那你當初怎么不去救災?”
此外,國際媒體開始報道:“華夏財閥取代政府職能?”
情報顯示,某些組織正試圖滲透重建項目。
面對暗流,顧靖澤一笑而過,只做一件事。
他公開出席某工廠奠基儀式,對著鏡頭說出兩句,讓所有百姓高呼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