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伯時兄,文和記得你不是山陰教諭嗎?那為何會突然晉升為監察御史?”
李祺嘴賤地提了一句,因為他確實沒想明白。
韓宜可在歷史上官運不暢,他雖然出身官宦世家,乃是正兒八經的北宋宰相韓琦之后,但因為他的個性耿直,彈劾不回避權貴,所以一直遭到同僚的刻意打壓與排擠,直到洪武七年這才晉升為監察御史。
結果洪武九年,丞相胡惟庸、御史大夫陳寧、中丞涂節正得寵于明太祖,曾經在明太祖近旁陪坐,悠閑地交談。韓宜可直往前去,出示懷中彈文,彈劾他們三人險惡又好似忠臣,奸佞又好似正直,依仗功勞和恩寵,內心不安分,被提拔到臺端,擅自作威作福,韓宜可請求砍了他們的頭來向天下謝罪。明太祖大怒說:“快口御史,膽敢排陷大臣啊!”命投入錦衣衛獄中,不久得以釋放。
“快口御史韓宜可”,因此名揚天下。
聽到李祺這話,韓宜可神情頓時一頓,隨后含蓄地笑了笑。
“總憲大人重掌御史臺后,立刻肅清了御史臺中那些結黨營私之徒,轉而親自遴選出一批清正廉潔之人,伯時不才剛好在總憲大人的遴選名單之中。”
聽到這話,李祺頓時明白了過來。
歷史已經發生改變了!
因為他的努力,劉伯溫提前重返朝堂,不但整死了楊憲,還坐穩了御史臺一把手的位置,而且并未再次致仕歸鄉。
而這一系列的變故,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。
比如快口御史韓宜可,提前四年成為監察御史。
毫無疑問,李祺這只小蝴蝶,每扇動一次翅膀,都會對大明產生巨大影響!
“那就祝伯時兄官運亨通了!”李祺拱了拱手。
但他這句話,卻讓韓宜可面容一冷。
“文和,此話不對。”
“我等入仕為官,可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來的。”
韓宜可神情嚴肅地開口道:“大明初立,百廢待興,正是我等士子精忠報國、振興家國的時候,怎可只看重個人前程?”
此話一出,李祺頓時肅然起敬,收斂起了嬉笑之色。
“伯時兄,受教了。”
“倒是文和平日里隨性慣了,所以出言無狀,還請伯時兄勿怪!”
聽到這話,韓宜可臉上這才露出了笑容。
“文和言重了,我這人就是這樣,最是聽不得什么升官發財之類的話語,難道我等士子苦讀一生,千里做官只為財嗎?簡直就是混賬至極……”
這就是“快口御史”啊!
人家還真不是什么訕君賣直之輩,而是又一個毫無私心、一心為公的劉伯溫!
難怪他會得到劉伯溫的提攜舉薦,兩個人脾氣秉性如出一轍,都是嫉惡如仇的那種。
“伯時兄,大明有你,實乃大明之幸也!”
韓宜可聽到這話,頓時如遭雷擊!
這還是他自入朝為官這么多年以來,第一次有人對他另眼相看,對他韓宜可抱有希望!
平日里他遭受的,可都是些排擠打壓,甚至還有大量飽含惡意的指責與謾罵,甚至是羞辱!
直到此刻,李祺一句話,讓韓宜可仿佛找到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!
“文和賢弟,你我共勉之!”
“善!”
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