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街頭小販都在議論“西域的葡萄酒能賣十兩銀子一壇”時,商人們的馬車已載著金葉子,朝著玉門關的方向疾馳而去——在他們眼中,明軍的火銃轟開的不僅是吐魯番的城門,更是通往無盡財富的黃金之門。
商賈們的算盤珠子撥得飛快。
一時之間,京城商市如鼎沸熱油。
綢緞莊扯下鎏金匾額,懸起三丈紅綢,上書“西域凱旋,蜀錦半價”,伙計們踩著長梯將“八折”旗幡插滿飛檐,整匹湖藍緞子裹住店門立柱,恍若披掛征袍。
米糧行掌柜親自站在柜臺后,攥著算盤珠子高喊:“糙米直降三成!讓百姓也嘗得勝滋味!”
算盤噼啪聲里,斗笠蓑衣的販夫們排起長隊,麻袋里的銅錢碰撞聲混著“大明威武”的吆喝。
馬市更掀狂潮,西域良駒的嘶鳴與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。膘肥體壯的汗血寶馬腳系紅綢,標牌上“買一贈鞍”的告示被擠得搖搖欲墜;就連最普通的馱馬都掛起“軍功馬”名號,價格卻比平日低了兩成。
當鋪門前支起“得勝擂”,掌柜拍著胸脯:“凡持明軍腰牌典當,息錢全免!”
首飾樓將金錠熔鑄成微型火銃、小旗形狀的簪釵,“軍功金飾,七折酬賓”的梆子聲傳遍街巷。
胭脂鋪別出心裁,推出“西域霞光”系列口脂,羊脂玉盒上刻著明軍破城圖,伙計舉著試妝鏡穿梭人群:“涂此丹色,可比吐魯番王妃更艷麗!”
茶樓酒肆紛紛推出“凱旋宴”,駝峰羹、馬奶酒特價供應,醉醺醺的食客摔著酒碗高喊:“再來十壇!敬大明鐵騎!”
就連街頭餛飩攤都掛起“得勝餛飩,加蛋不加價”的木牌,沸騰的湯鍋白霧蒸騰,將“大明威武”的歡呼攪得愈發滾燙。
一時之間,京城內大小商家紛紛響應,掀起了一陣促銷狂潮,折扣連連,價格一降再降,打折聲此起彼伏,共同慶祝大明王師的輝煌勝利。
當歡慶的浪潮漫過國界,各國使者的神色各異。
朝鮮使團駐地徹夜通明,二十名繡娘跪坐在織機前飛針走線,金線在綢緞上勾勒出明軍火銃齊射的紋樣,“大明得勝”四個漢字用孔雀羽混著赤金粉繡就,華貴的團龍紋邊緣,譯官們特意添上朝鮮王朝的日月紋章——這既是恭賀宗主國的賀禮,更是宣示藩屬忠誠的表章。
典儀官反復校對著賀表措辭,將“東土藩屏,與有榮焉”八字謄寫七遍,直至墨跡在高麗紙上暈染出莊嚴的暗紋。
倭國商人聚集的居酒屋內,清酒的醇香混著壓抑的私語。他們碰杯時的力道極輕,瓷杯相觸的聲響像是戰鼓前的顫音。
角落里的浪人握緊腰間殘刀,卻在聽見“西域大捷”的瞬間,將酒碗重重砸向榻榻米——這聲響驚飛了檐下麻雀,也驚醒了所有人對大明火器的恐懼記憶。
南洋驛館內,曾貴為一國之主的老舊貴族蜷縮在檀香木屏風后,他們顫抖的手指捏著密信,火漆封印上的大明蟠龍紋燙得掌心生疼。
窗外傳來的爆竹聲每炸響一次,便有人將信箋往胸口按得更緊。
這些曾在赤道驕陽下與明軍對抗的南洋貴族,如今穿著繡著大明補子的官服,被迫將子嗣送往京城為質。
當慶祝的歡呼穿透雕花窗欞,他們終于明白:大明的勝利,意味著任何反抗的念頭,都將如這爆竹殘屑般,消散在強權的熱浪之中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