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他欠我的十幾萬,我找誰要?!”
劉四海緊接著變為了一副哭喪臉。
“蘇貴欠了你十幾萬?”
“是啊,他還有十幾萬的貨款還沒有給我結呢!他前幾天說,過兩天會先給我還一半!你說我咋就這么寸遇到了這種事!”
劉四海一邊哭一邊捶胸頓足。
韓成見劉四海的表情不像裝的,于是問道,"劉四海,你真的不知情?"
"不知情,不知情!"劉四海搖頭。
"那1月17日晚上你在哪里?”
“在我家啊!”
“有誰能見證?”
“我的家人,我們小區的保安,小區的監控都能作證!你們不會以為蘇貴一家是我殺的吧!我犯得著嗎?蘇貴還欠著我的錢呢!我殺他了對我有什么好處?”
..........
接著韓成來到劉四海所住的小區,詢問了小區的保安同時調看了1月17日當晚小區的監控視頻。
通過監控視頻,韓成看到劉四海確實整晚都沒有離開過小區。
劉四海的嫌疑暫時可以排除。
有一點劉四海確實說的沒錯,他沒有必要殺蘇貴,因為蘇貴還欠著他的錢,他應該是最不想蘇貴死的人!
案件查到這,反而讓韓成更加疑惑了。
為什么張英的書包里會有一張帶血的名片呢?
那張名片到底是兇手放的還是張英放的?
如果是兇手放的,那他的目的是什么?
難道是為了轉移視線,讓警方走彎路!
韓成想來想去,覺得這種可能性是最大的。
看來這個兇手的智商還不低,懂得干擾警方的調查方向。
想引導警方往錯誤的方向去調查。
一樁案件發生后,首先要確定是它的案件性質,是自殺還是他殺。
這樁滅門慘案,很明顯是他殺案件。
確定了案件性質后,其次要確定是案件的作案動機。
現在這個案件就卡在了作案動機這一步驟上。
既然情殺、仇殺、財殺、奸殺皆有可能。
韓成決定對這些作案動機一一進行排除,找出那個真正的殺人動機。
蘇瑩瑩是八名死者中唯一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。
照理說,情殺和奸殺的對象最有可能的是她。
于是,韓成帶人首先去調查了蘇瑩瑩的社會關系。
經過一番調查后,韓成他們了解到蘇瑩瑩的社會關系簡單。
十八歲高中畢業后,她便到了縣里的電子廠工作,后來交了個同是在電子廠工作的男友,柴志。
兩人的戀愛關系一直很穩定,還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。
不過,柴志的母親卻極力反對這門婚事,因為她覺得柴志是個大學生,現在還是電子廠的部門經理,前途無量。
而蘇瑩瑩只是高中學歷,而且家庭條件一般,以她覺得蘇瑩瑩配不上柴志。
在案發的前兩天,蘇瑩瑩主動跟柴志提了分手,還從電子廠辭職回了家。
柴志曾經到輪胎店找過蘇瑩瑩,不過被蘇貴給趕走了!
會不會因為這樣,柴志因愛生恨懷恨在心,動了殺機呢?!
韓成把柴志傳喚到郎縣刑偵隊。
審訊室里,柴志眼神迷離,一副心如死灰的表情。
“柴志,1月17日晚上,你在哪里?”韓成問道。
“在我租的房子里!”
“有沒有人能證明?”
“沒有!”柴志抬眼看向韓成,“警官,你不會以為是我殺了瑩瑩一家吧!”
“我這么愛她怎么可能會殺她!她雖然跟我提了分手,但我一點都不恨他,因為我知道她是不想我在我媽和她之間為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