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時間的推移,駱婷對梁芊實施的惡作劇行為愈發頻繁,這引起了梁芊的警覺。
起初,梁芊只是簡單地以為駱婷是對她這個準后媽不滿而做出那些行為,于是,她選擇了寬容和理解。
她相信用愛和耐心一定能夠感化駱婷,讓駱婷重新接納她這個家庭的新成員。
然而,梁芊的善良和耐心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。
她逐漸發現,無論她如何努力如何對駱婷好,駱婷對她的傷害和實施的惡作劇仍舊不斷升級。
梁芊開始意識到,她面對的可能并非一個簡單的叛逆期少女,駱婷反常的舉止背后可能隱藏著更為復雜和嚴重的心理問題。
盡管梁芊的內心充滿了疑惑和不安,但她依然沒有將這一切告訴駱輝。
她擔心自己的猜測會破壞家庭的和諧,更擔心駱婷因此受到更大的傷害。
然而,然而梁芊的寬容并未帶來任何改變,駱婷的行為開始變得越發的極端和危險,甚至到了威脅梁芊生命安全的地步。
那些惡作劇不再只是簡單的捉弄,而是升級成了對梁芊生命安全的直接威脅。
梁芊每天都生活在恐懼和不安之中,這種持續的恐懼和壓力讓梁芊再也無法忍受下去。
一天,趁駱婷不在家時,梁芊鼓起勇氣,將駱婷對她所做過的所有傷害和惡作劇一一告訴了駱輝。
她希望駱輝能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
而聽完梁芊的講述后,駱輝震驚不已。他意識到駱婷的行為并非簡單的惡作劇或叛逆,而可能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癥。
作為心理醫生,他深知這種疾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。
于是,他對駱婷悄悄進行一次全面的精神鑒定。
經過鑒定,駱輝證實了自己的猜測——駱婷確實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癥。
她的體內已經分裂出了兩個獨立的人格,一個善良而脆弱,另一個則陰暗而危險。
這個結果讓駱輝深感痛心,但他明白,只有接受并面對這個事實,才能找到幫助駱婷恢復的方法。
然而,在這個關鍵時刻,駱輝卻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。他并沒有選擇將駱婷送往專業的精神病醫院接受治療,而是讓她繼續像之前那樣,白天去學校上學,晚上回家住。
駱輝做出這樣的選擇,背后有著復雜的原因。
首先,他擔心一旦駱婷的精神分裂癥被外界知道,就會對他的心理咨詢機構的聲譽和生意造成負面影響。他害怕自己的專業形象受到質疑,更害怕因此失去客戶的信任和支持。
其次,駱輝自負地認為,他作為一名心理醫生,他有能力治愈駱婷的精神分裂癥。
而正是他的自私和自負導致了后來的悲劇。
駱婷因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,她的精神分裂癥狀愈發嚴重,特別是在夜晚,她的行為變得異常殘暴和不可控制。
因此駱輝有時不得不采取極端措施,用繩子將駱婷的手腳捆綁起來,拴在床頭,甚至有時不得不給她注射鎮靜劑。
案發那晚,因為家里的鎮靜劑用完了,駱輝出去了一趟去購買鎮靜劑。
他出去的時候,因為看到駱婷表現得很正常,所以,便沒有把她綁起來。
當時,梁芊正在公司加班,駱輝出去后,家里就只剩下了駱婷一人。
那晚,暗黑人格占據了主導的駱婷,決定實施一個可怕的計劃——謀殺梁芊,她想讓這個被她視為眼中釘、肉中刺的準后媽消失。
她先是打電話給梁芊,謊稱自己在郊區的別墅不慎摔傷,請求梁芊前去接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