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可是州侯,衣食住行都有專人伺候,沒想到來到老君山抄經,竟成了廚子,李桃歌滿腹哀怨干起了活,砍柴,擔水,切肉,所有瑣事都親力親為,好在他自幼吃苦,干起活來極為熟稔,沒多久,一鍋香氣四溢的冰煮羊已然做好,削竹為筷的裴太蓮早已等候多時,見到鍋蓋打開一刻,急不可耐朝鍋中夾去。
才煮好的羊肉,能把人嘴皮燙破,裴太蓮卻渾然不覺,一次夾一塊肉,手口不停,筷子都快晃出殘影。
李桃歌一邊清洗手中油垢,一邊琢磨著二掌教的功夫是不是都練到嘴皮子上面,不怕燙,又擅長辯經,哄起人來引經據典,難不成是道門秘術?
當李桃歌拾掇完,抄起筷子往鍋中夾去,才察覺筷子行進間無比順滑,鍋里僅余湯水,李桃歌早已習慣,無奈舔了舔筷子,詢問道:“今日的冰煮羊,二掌教可有不滿之處?”
“呵呵,挺好。”
裴太蓮抹去短須油漬,笑盈盈道:“冰水和藥渣,能中和羊肉膻騷,肥而不膩,入口彈爽,只不過火候稍輕,瘦肉過于堅韌,下次侯爺再做時,無需改動,將肉塊再切小些就好。”
別看裴太蓮一臉善意,像是親和之人,但口味極為刁鉆,比起朝中大員都難伺候,每次吃干抹凈,都要點評一番,或者調味不適,或者火候不對,或者烹器有問題,總是能找出毛病。
李桃歌爭也爭不過,只能裝聾作啞。
裴太蓮打了聲飽嗝兒,問道:“師叔祖要我來問一聲,侯爺在山里住了一年,不知何時打道回府?”
吃飽喝足就要攆人?
自己不擔禍,還打起白玉蟾的旗號。
真是死道友不死貧道。
李桃歌笑道:“老君山舍不得這一畝三分地了?”
裴太蓮莞爾一笑,柔聲道:“侯爺是朝廷柱石,怎可在山中虛度光陰,聽說瑯琊城建的恢弘大氣,城墻快要戳到云端,東龍書院有大儒坐鎮,無數學子趨之若鶩,侯爺不想一睹親手打造出來的盛景嗎?”
李桃歌聳肩道:“筑城墻,是為了抵御外侮,建書院,是為了給寒門士子大開天門。既然已經功成,心里就踏實了,看與不看,見與不見,其實無所謂,又不是給自己賞玩。”
裴太蓮嘖嘖嘆道:“侯爺心胸之廣,可比天地。”
李桃歌推脫道:“不敢不敢,我這心胸連老龍窩都比不過,小小一針眼而已。”
裴太蓮不知聽沒聽懂話中譏諷,反正依舊是春風拂面,“師叔祖想念小師叔了,我們師兄弟五人,也一人備了份薄禮,請侯爺回家時轉呈。”
“你們小師叔?”
李桃歌撇嘴道:“我又不認識道門前輩,如何轉呈。”
話音未落,頓時回過神來,驚訝道:“你說的小師叔,該不會是如意吧?”
“正是。”
裴太蓮點頭笑道:“當初師叔祖在瑯琊城見到小師叔,就知道她老人家生有百年不遇的苦竹靈根,但年紀尚小,不宜過度修行,于是師叔祖只傳授給符箓一門,其它武道,醫術,術法,丹道,卜算,由我們師兄弟五人帶師叔祖傳授,就是不知小師叔方不方便來老君山,若是為難,請侯爺幫我們把各自心法轉交給小師叔,先打好根基。”
以為小如意只是運氣好,被白玉蟾傳授符箓之術,沒想到五殿大真人竟認她為師叔,成為老君山一人之下的道門小神仙。
李桃歌瞠目結舌,不想錯過來之不易的機緣,順勢想說方便,可若是把如意送來,這幾本能引起江湖中腥風血雨的心法,可就打了水漂。
“這……”
李桃歌沉思半天,說道:“如意想不想來,得問過才知道,不如先把你們心得捎回去,供她修行。哦,對了,你之前提到的苦竹靈根,究竟有何好處?”
年輕人的小心思,自然瞞不過二掌教,裴太蓮微微一笑,說道:“所謂苦竹靈根,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根骨,自幼聰慧過人,凡事一點就透,看書過目不忘,心志堅韌如同萬年竹。可凡事都會福禍相依,苦竹靈根好處極多,壞處也不少,生來便要品嘗到人間至苦,并要持續許久,用來打磨棱角,得遇天命貴人后,才會苦盡甘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