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宣侯看著抽芽冒綠的稻苗,五十幾歲的男人,眼淚冒出來!
他背過身,用衣袖擦眼淚,哽咽道:“終于能種出糧食了!”
“兩年,天下百姓餓了兩年,不易啊!”
在他身后的七位將領也熱淚盈眶。
他們紛紛聲音沙啞道:
“是啊,侯爺,咱們大宛城的百姓,能夠自給自足種糧食了!”
“以后啊,再也不會有人餓肚子。”
“易子而食的慘劇,再也不會發生!”
武宣侯抬頭望天,把眼淚水逼回去。
他長嘆一聲,“這都是神明和將軍的功勞!”
是神明帶來了現代化機械設備,挖掘機開挖河渠,引江水灌溉田地。
干硬的土地泡了水,耕地機才能耕地。犁地車才能犁成碎土。
插秧機才能種上去。
種地全程機械化,百姓們除了撿一點石頭,有的地方干枯太快,拉上遮陽網。
及時用水管補水。
幾乎沒有太辛苦的勞作。
他們甚至成群結隊地跟隨播種機,都沒有活干。
這真的太好了。
神明又送來上百臺犁地車,播種機!
很快,大宛城方圓百里,全部耕種成水稻田地。
當然,將軍讓留出一大片地,種植蔬菜瓜果。
總之,按照水稻的成熟速度,他們應當很快能夠收割。
據將軍說,還有收割機。
百姓全程都不需要自己動手。
除了晾曬糧食……
所以,為什么戰家軍來到大宛城,第一件事是晾曬稻米。
按照水稻這個成長速度,不及時晾曬,是真的會發霉長牙的!
思及此,武宣侯哈哈大笑。
他暢快極了!
因為他知道百姓們,再也不會餓肚子了。
幸虧,他投降戰承胤。
是他這輩子,做過最正確的事。
他再一次向戰承胤鄭重行禮,“將軍,本侯多謝您拯救天下百姓!”
戰承胤一把扶住他的手,對五十多歲的老侯爺說:“是神明的功勞!”
“若不是當初沒有神明,拯救我突圍鎮關!”
“就沒有今日戰家軍,也沒有百姓們都能吃上糧食!”
“按照歷史進程,恐怕現在天下百姓死亡過半了!”
武宣侯感嘆道:“是啊,是神明的功勞!”
戰承胤忽然感覺到,神明意識在偷窺他。
他嘴角噙著笑意,問武宣侯,“城內還能收到多少房子?”
武宣侯看向身后的李瀟。
李瀟是負責登記的。
他說:“目前無人居住房屋,將軍都收了。有一百多套年久失修,但有戶主居住,他們知道能夠兌換現代房屋,所以……”
“愿拿年久失修的房屋兌換!”
“目前登記有一百四十套!”
“若是,將軍送去的房屋,比他們居住的還要好,我想全城人,不管是富商還是平民百姓,都愿意兌換!”
戰承胤心中有數了!
只是,空間里有足夠的水泥,沙土,鋼筋,磚頭……
但是,會建筑的工匠,得從人群中挑選出來,然后按照圖紙設計來建造。
整個城市都翻新,確實能夠在極寒冰封中存活下來!
但一年八個月的時間,時間上夠嗎?
即便夠,需要大量的勞動力,翻新這座城市!
需要很多現代工程師,設計圖紙,參與建造。
這是古代!
他們愿意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