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節打的太棒了。”
“科比和莊都非常棒,科比已經拿了16分了。這才只是上半場,說不定今天能拿個20+,哦不,是30+!”
“如果真是那樣就太棒了。要是下半場能保持這1節的狀態,說不定有機會擊敗火箭隊呢。”
觀眾席上,主場球迷很是興奮。
原本他們對這場比賽是不報什么期望的,第1節打下來就輸了十多分,看著更沒戲了。
不過當第2節下來,他們仿佛看到了1絲希望,哪怕此時湖人隊依然落后7分。
只是很快他們便被潑了1盆冷水。
當下半場開始,哈登和霍華德增加了配合,此外阿里扎、瓊斯、貝弗利也先后發力,阿里扎的空切,貝弗利的3分,瓊斯的前場籃板火箭隊終于展現出了他們聯盟強隊的實力。
“砰!”
1聲悶響,科比的投籃打鐵。
進入下半場之后火箭隊加強了對科比的防守,不再只是阿里扎單防,而是阿里扎和貝弗利輪番上陣撕咬。此外也增加了協防,他們也知道,得給科比制造麻煩。
霍華德拿下籃板球傳給哈登,哈登迅速推進到前場,然后叫擋拆,但并沒有能夠甩開莊宇,他把球回傳給霍華德。
同時,貝弗利反跑,和霍華德擦身而過,霍華德手遞手傳球給貝弗利,自己往內線切入。
哈登則來到了左側,貝弗利拿到球之后往前運了兩步,1看霍華德機會并不是很好,湖人隊收縮了防線,他便傳給了哈登。
哈登拿球,但莊宇的追防非常快,已經來到他的面前。哈登微微蹙眉,卻沒有遲疑,立馬1個突破,進1步壓縮湖人隊的防線,然后分球,傳給了對向的阿里扎。
此刻阿里扎站在右側底角3分線外,接到哈登的傳球立馬3分出手,并成功命中。
莊宇皺起眉頭。
這就是火箭隊的“魔球”。
很多人以為“魔球”就是1種打法,比魔球更有名的打法nba也有,比如炮轟。
可實際上“魔球”并非簡單的打法,而是1整套體系,包括建隊、選人、交易、運營等等
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最大的性價比!
比如選人。
“魔球”理論講究“性價比”,選人的首要標準是數據,對1個球員進行大量專業的數據分析,給出1個合理的價格。
如果要價高于這個價格,那么就應該放棄。
如果低于這個價格,那么就可以拿下。
包括球員的交易也講究1個“低買高賣”,用較低的價格買進來,用更高的價格賣出去。
而反應在比賽當中,就是火箭隊放棄了中距離投籃,在進攻端追求3分球和禁區得分。
這同樣是為了性價比,因為相比禁區得分,中距離的命中率比不過禁區出手;相比3分球,中距離的50的命中率只相當于3分線外333的命中率,只要3分投籃命中率超過333,那么就比中距離更有效率。
所以火箭隊的進攻特點非常鮮明,外線3分+禁區出手,你很難看到中距離出手——如果有,那就是需要硬解的時候。
也很少看到拉開的1對1單挑,更多地是尋找空位機會,以及形成錯位之后的單打。
還有1點,重視罰球!
看過火箭隊比賽的人都知道,哈登是造犯規大師,罰球很多,上賽季他場均罰球91次,位列聯盟第2(第1是杜蘭特,99次)。
不過除了哈登之外,火箭隊其他球員的罰球也不少,13-14賽季火箭隊場均311次罰球,位列聯盟第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