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餓死了不知有多少人,正兒八經的易子而食啊。山上的道士和尚們都看不下去了,紛紛下山救濟百姓。
那些年,也是娘娘率先自掏腰包,號召王公貴族不要吝惜家財,募集了巨額金銀,為天下百姓共渡難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
傳聞災年中,皇后娘娘的餐桌上最多只有一道葷菜,還拉著陛下與后宮妃子們一起按這個標準用膳。
你說說,能攤到這么一個皇后,得是我們多大的福氣啊。”
京城同福酒樓內,說書先生站在臺上,眉飛色舞地對喝茶聊天的客人們說著當年的故事。
臺下茶客紛紛叫好,老城根下土生土長的京城人對那座皇宮還是很有感情的。
尤其是對那位姓夏的皇后娘娘。
……
夜晚,御書房內。
皇帝有些疲憊地放下奏折,揉了揉眼角。
他拿起桌邊冷茶,微微抿了一口,低聲叫了句:
“李蓮恩。”
話音剛落,御書房門口走進一個眉毛微長的太監,束手放于身前,低眉順眼道:“奴才在。”
皇帝沒有說話,眼神略有些擔憂的望向窗外。
李蓮恩注意到了主子的視線,那是皇后所居長春宮的方向。
“陛下,手下人還沒消息傳來。”
這位自小跟在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明白陛下在擔心什么,
按孫道長所診的情況來看,皇后娘娘的生產就在這兩天了,可長春宮那邊一直沒有消息,這讓人怎么不焦急呢。
要知道,自得知娘娘懷有身孕那天起,陛下就連忙傳信,將遠在南詔游歷人間的孫道長請回京城,生怕娘娘在孕期出現任何意外。
平日老神仙就住在城南邊,開了家小醫館,百姓們倒也不知道孫道長的身份,只是覺得這老醫師是有真本事的。不管大病小病,讓這老頭一看,三天之內準好的差不多了。
李蓮恩可是知道,孫老道長不僅修為通玄,也是在世界上醫道走的最遠的人。
他既然說皇后娘娘這兩日生產,那就是這兩日生產,沒有其他可能。
皇帝沉吟片刻,還是站起身來,向門外走去:“朕得去看看棲兒。”
大太監低頭默默跟在皇帝身后,走在前往長春宮的路上。
夜晚的皇宮有些涼意,朱檐青瓦間燈籠并未熄滅,依舊閃爍著明光,映照著宮墻。
這自然是李蓮恩提前安排的,他可不想陛下在前往即將生產的皇后身邊時,看到的是一片黑漆漆的道路。
路上的太監宮女們見到那一襲明黃的身影,連忙讓開道路,俯身下拜。
皇帝沒有搭理,只是走在這條無數次走過的道路上,去到他最愛的女人身邊。
“陛下,陛下,皇后娘娘生產了!”
一位步履匆匆的小宮女正往御書房方向一路小跑著,見到皇帝,急忙道。
皇帝聞言,心里一緊,步伐又加快了幾分,很快就來到了長春宮。
宮內此時一片燈火通明,宮女們里里外外忙碌著,接生婆們方才就進入了殿內。
小小的太子在殿門前焦急地踱步,眼睛時不時向殿內望去。
他哪里見過這場面,上次雁妃生產他還是個小娃娃呢。
眼見父皇趕來,太子心里這才算有了主心骨,連忙上前行禮。
“父皇……”
皇帝拍了拍太子的腦袋,安慰道:“放心吧,有孫道長在,你母后不會有事的。”
太子看了看父皇依舊沉穩的面龐,心里踏實幾分,點了點小腦袋。
偏殿里,坐著一個白發白須的老頭,他一手捏著茶杯,眼睛望著正殿的方向。
在他眼里,殿內人影被不同顏色包裹著,而屬于皇后的那抹金黃,依舊明亮。
孫老神仙抿了口茶,明亮的金黃代表著皇后依舊充沛的氣機,今晚的生產會很順利。